2024-03-28

河合隼雄〉走進小孩的內心世界〉「實現自我」和養兒育女


父母不應該認為:「為什麼自己的孩子會是這個樣子?」反而該思考:「如何與這樣的孩子共存?」或許可以這麼說,對父母而言,設法接納一個無法如自己所願的孩子,就是實現真我/本我(self)(個體化)的一種表現。

這其中可能包含種種出乎意料、令人厭惡,以及莫名其妙的因素。通常一般人遇到這種情況,多半會用種種藉口企圖逃避,像是「都怪那傢伙不好」、「都是這個人的錯」等。不過,這時如果能坦然接受,認為「所有發生的事都是自己的責任」,已經算是踏出實現真我/本我(個體化)的第一步。

父母在養兒育女的過程中會發覺,其實所謂的「自己」,包含了許多連自己也無法理解、甚至難以認同的因素。要坦然接受這一點,恐怕並不容易。然而,只要能夠正視這一切,並且懂得如何善用,就是實現真我/本我(個體化)的表現。換句話說,實現真我/本我(個體化)往往包含了大家極力避免面對的事情。

實現真我/本我(個體化)往往伴隨著犧牲。因為「去做一件事情」意味著「無法做另一件事」。舉例而言,要是你認為與孩子的相處時間非常重要,在某種程度上,你就必須割捨掉一些屬於自己的時間。在這種情況下,自己最好意識到付出的代價是什麼。我認為這一點非常重要。否則長久下來,心中便會累積一股莫名的焦躁情緒。

犧牲往往給人負面的印象,不過,一旦能夠真正了解其中的意義,必會獲得更深沉的滿足感。如果在不了解它的真義之下勉強去做,難免感到不必要的疲憊或憤怒。倘若父母都認為:「因為養兒育女而必須犧牲自己的工作。」因此互相推卸責任,當然會忿忿不平。唯有了解其中的意義,才能懂得享受養兒育女的樂趣與喜悅。

能夠做到「實現真我」的人,並不代表人生從此就會暢行無阻。榮格經常稱之為「實現真我的過程」,也就是一種「個體化的過程」;重要的並不是結果,而是過程。

人的一生一直都在逐步邁向「成為某個人」。至於自己所走的路是否正朝向實現真我的目標,我想絕大多數的人從邁開腳步的那一刻起,心裡就已經有底了。至於該在什麼地方、如何修正自己的軌道,則因人而異,要由每個人自行定奪,這樣才符合所謂的實現真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