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作家,你某程度就是花一生在了解事物,然後把自己的理解寫在紙上,讓他人閱讀。這真的是一件很怪的事。」──艾莉絲‧孟若
2016-07-25
2016-04-02
2014-06-25
2013-11-08
2013-11-04
2013-09-17
自我承諾。
完成了三部曲的寫作,王盛弘是否實現初始寫作的設定、看清了自己的什麼?對這個問題,他沉吟了半晌。「我覺得散文的書寫不是要結論。你可以在文字中具現你的猶豫與你的遲疑。」因此,即使最後得出一個「我不知道」,那也是一種答案。
【集散地】王盛弘:童年是生命的底色
自從看了王盛弘的《關鍵字:台北》後就愛上他的文字和敘述風格了,後來又去圖書館借了《一隻男人》,和《關》書相比,前者的文字是相對犀利的,也比較露,沒有使用太多花俏的寫作技巧,但文字是好的,文字的組織能力也是好的。這意思並不是說《關》書賣弄了許多文字技巧,而是擅於利用創作的技法來鋪陳情感,收放之間也更顯節制,不再那麼露,那麼直白。
當初看完王盛弘的散文後,就在心底暗自決定,要把他的作品都找來看過一回,然後寫篇心得或小論,這個決定也該付諸實行了,今年實踐實有困難,列為明年目標之一。
2013-09-10
閱讀的模式
翻讀著郭強生的爾雅日記,很喜歡,當初閱讀陳芳明《夢境書》的感覺又回來了,前一陣子去圖書館借了陳育虹的來看,不是很喜歡,幾年前買了凌性傑的卻一直擱在書櫃裡還沒看,或許這陣子會一鼓作氣地把它讀完吧,天曉得。床頭書實在太多了,說好聽是多線並進,其實就是三心二意,這本翻一下,那本翻一下,每本都想看,但卻也都沒有真正定下心來閱讀,每一本都有翻看的痕跡,但卻都不完整,未讀完的書越多,越容易讓人感覺焦慮,彷彿有什麼未完成的事等著自己去執行,讓人感覺殘缺,不舒服。
總是告訴自己一本一本來,不要急,越急只會讓自己越靜不下來。有時會覺得情況似乎好轉了點,但過些時日就又開始走回頭路,不知不覺地回復到過去的狀態,總需要有意識的不斷自我提醒。
文青前輩說她習慣早上看一本,睡前看一本,我將它們稱作早上書和晚上書,感覺是很不錯,早上就不要想晚上的情節,晚上就暫時先把白天的字句拋在腦後,但對自己而言這畢竟只是理想,難以實踐,或者應該說難以長期維持。
我自己也有睡前書和車上書,一本是固定睡前看的,一本是固定搭捷運時讀的,但有時就是會捨不得中斷,對於前一晚未完成的閱讀,依舊心有所繫,隔天上班前自然而然地放進包裡,那麼原本的車上書呢?或許繼續等著,但也或許就這樣被擱著。
關於閱讀,一直都還沒找出屬於自己的一套模式,太隨興也太隨便,其實我一直不是那種可以無所謂的人,我的隨興往往來自於內心的悠然狀態,而非生活的毫無節奏,在日常生活方面,我是個很依賴固定模式的人。可以不去遵循,但那套標準不能沒有,這裡所謂的標準對自己而言,象徵的是一種原則問題。要不要遵守是我個人的問題,但當這套標準被制訂出來時,他人就不能無故逾越。其實我是個難搞的人吧,有時不免這樣想。
最近想看的書太多,一本一本來吧,三心二意只會讓自己更加心煩而已。
總是告訴自己一本一本來,不要急,越急只會讓自己越靜不下來。有時會覺得情況似乎好轉了點,但過些時日就又開始走回頭路,不知不覺地回復到過去的狀態,總需要有意識的不斷自我提醒。
文青前輩說她習慣早上看一本,睡前看一本,我將它們稱作早上書和晚上書,感覺是很不錯,早上就不要想晚上的情節,晚上就暫時先把白天的字句拋在腦後,但對自己而言這畢竟只是理想,難以實踐,或者應該說難以長期維持。
我自己也有睡前書和車上書,一本是固定睡前看的,一本是固定搭捷運時讀的,但有時就是會捨不得中斷,對於前一晚未完成的閱讀,依舊心有所繫,隔天上班前自然而然地放進包裡,那麼原本的車上書呢?或許繼續等著,但也或許就這樣被擱著。
關於閱讀,一直都還沒找出屬於自己的一套模式,太隨興也太隨便,其實我一直不是那種可以無所謂的人,我的隨興往往來自於內心的悠然狀態,而非生活的毫無節奏,在日常生活方面,我是個很依賴固定模式的人。可以不去遵循,但那套標準不能沒有,這裡所謂的標準對自己而言,象徵的是一種原則問題。要不要遵守是我個人的問題,但當這套標準被制訂出來時,他人就不能無故逾越。其實我是個難搞的人吧,有時不免這樣想。
最近想看的書太多,一本一本來吧,三心二意只會讓自己更加心煩而已。
2009-12-24
人心不足
最近,我總是感到焦慮,一種關於閱讀的焦慮感。
舊書、新書、好書、有興趣的書、想一探究竟的書、想重新閱讀的書。最近突然有一種感覺,想重新閱讀那些曾經讀過的書,或許是想重新貼近曾經有過的感受,也或者覺得現在的自己或許可以讀出另一種不同以往的心得。但是書都看不完了,「重讀」的想望似乎難以實現,尤其是對我這種閱讀速度慢如龜速的人來說,更是一種奢侈。
通常這種焦慮會發作於看了一本(好)書,然後在其中又發現更多沒看過,但好像很有趣的書,這時某種難以駕馭的貪念就會順勢而起:
光是這三點欲望就夠折騰人的了,到底要怎麼去決定自己的閱讀習慣呢?主題式(作者、議題)的閱讀,還是隨緣,想讀什麼就讀什麼,不需要在意太多?可是偏偏又覺得每一種都有好壞,真難以決定。
其次讓我感到困擾的則是閱讀速度,閱讀時,我習慣放慢速度,甚至,有時一段文字就會反覆讀上好幾回,有時不見得是讀不懂,而是太懂了,怎麼作者如此輕易地就將我內心錯縱複雜、不便言說的情緒說了出來呢?怎麼作者就想到如此運用文字呢?嘖嘖聲在心底不斷響起,但是不管閱讀幾十遍,總也是別人的東西,我要怎麼寫出自己的風格,寫出自己的東西呢?
閱讀時的自己,內心常常不能平靜。
舊書、新書、好書、有興趣的書、想一探究竟的書、想重新閱讀的書。最近突然有一種感覺,想重新閱讀那些曾經讀過的書,或許是想重新貼近曾經有過的感受,也或者覺得現在的自己或許可以讀出另一種不同以往的心得。但是書都看不完了,「重讀」的想望似乎難以實現,尤其是對我這種閱讀速度慢如龜速的人來說,更是一種奢侈。
通常這種焦慮會發作於看了一本(好)書,然後在其中又發現更多沒看過,但好像很有趣的書,這時某種難以駕馭的貪念就會順勢而起:
- 這個作者描寫事物的能力好厲害,寫作風格也是我的菜,好想將他/她所有的著作一網打盡啊。
- 這本書裡提到好多其它沒看過的書,感覺好像都很有趣,想全部找來讀讀哩。
- 這本書寫得真好,好想再重讀一遍啊!如果說第一次是看故事,第二次才會去注意到細節,第三次則更認真地去思考分析裡頭的創作手法與技巧。那麼讀越多回,每次的收穫應該都會不一樣吧。
光是這三點欲望就夠折騰人的了,到底要怎麼去決定自己的閱讀習慣呢?主題式(作者、議題)的閱讀,還是隨緣,想讀什麼就讀什麼,不需要在意太多?可是偏偏又覺得每一種都有好壞,真難以決定。
其次讓我感到困擾的則是閱讀速度,閱讀時,我習慣放慢速度,甚至,有時一段文字就會反覆讀上好幾回,有時不見得是讀不懂,而是太懂了,怎麼作者如此輕易地就將我內心錯縱複雜、不便言說的情緒說了出來呢?怎麼作者就想到如此運用文字呢?嘖嘖聲在心底不斷響起,但是不管閱讀幾十遍,總也是別人的東西,我要怎麼寫出自己的風格,寫出自己的東西呢?
閱讀時的自己,內心常常不能平靜。
2009-11-16
關於凌性傑的美麗時光
下午去便利商店將這本書領回了。
厚厚的一本日記,紙質很好,有別於陳芳明的《夢境書》,觸感不錯,但太軟,我不是很喜歡這種感覺。
翻讀了隱地為這書所寫的〈作家日記第七棒──文學田畝裡的凌性傑〉和作者建中學生陳為廷所寫得跋〈尋找解釋的人〉,我想我肯定會很喜歡這本書的,但做事情還是有始有終的好,每次一開啟一本新書,閱讀到一半的舊書就會被擱置,還是一本一本來吧!看完陳芳明的《夢境書》再接續這本吧!
陳為廷在〈尋找解釋的人〉中提到,凌性傑曾給過他這樣的祝福:「珍惜一切都彷彿不能明白的時候。因為不明白,心中才會有許多想像與期待。不要忘記,讓自己溫柔,善良,勇敢。」多令人感動的一段話。
我想往後閱讀此書的過程,肯定也會是一段屬於我個人的美麗時光。
厚厚的一本日記,紙質很好,有別於陳芳明的《夢境書》,觸感不錯,但太軟,我不是很喜歡這種感覺。
翻讀了隱地為這書所寫的〈作家日記第七棒──文學田畝裡的凌性傑〉和作者建中學生陳為廷所寫得跋〈尋找解釋的人〉,我想我肯定會很喜歡這本書的,但做事情還是有始有終的好,每次一開啟一本新書,閱讀到一半的舊書就會被擱置,還是一本一本來吧!看完陳芳明的《夢境書》再接續這本吧!
陳為廷在〈尋找解釋的人〉中提到,凌性傑曾給過他這樣的祝福:「珍惜一切都彷彿不能明白的時候。因為不明白,心中才會有許多想像與期待。不要忘記,讓自己溫柔,善良,勇敢。」多令人感動的一段話。
我想往後閱讀此書的過程,肯定也會是一段屬於我個人的美麗時光。
爾雅日記叢書
陳芳明《夢境書》的閱讀已經來到了八月,相較於其它月份的文字,八月的日記內容看來悠閒愜意許多。
這本以日記型態出版的《夢境書》是上次北上咪挺兼聚會時所購買的,本來沒有打算這麼快就買,但聚會時再度聽kula談起這本書的內容,終於還是在散會後受不了好奇心的驅使,跑到公館附近的政大書城買下來了。
將近一個禮拜的時間,都會在睡前翻上個數頁,每次一翻啟,就會停不下來,向來就很喜歡陳芳明,不管是他的散文創作還是學術著作,都愛,很喜歡他的文字風格,浪漫又感性。
這本書是爾雅所出版的「日記叢書」中的第六本,2007/陳芳明,看完了這本後,忍不住又上網購買了2008/凌性傑的《美麗時光》,不知道2009會是哪位作家?如果可以的話,我蠻想看陳玉慧的哩!真教人期待!忍不住也想把前面幾本都搜刮進來。可惜長時間沒收入的狀態下,生活已逐漸入不敷出,在完成此計畫之前,還是認真存錢比較實在。
這本以日記型態出版的《夢境書》是上次北上咪挺兼聚會時所購買的,本來沒有打算這麼快就買,但聚會時再度聽kula談起這本書的內容,終於還是在散會後受不了好奇心的驅使,跑到公館附近的政大書城買下來了。
將近一個禮拜的時間,都會在睡前翻上個數頁,每次一翻啟,就會停不下來,向來就很喜歡陳芳明,不管是他的散文創作還是學術著作,都愛,很喜歡他的文字風格,浪漫又感性。
這本書是爾雅所出版的「日記叢書」中的第六本,2007/陳芳明,看完了這本後,忍不住又上網購買了2008/凌性傑的《美麗時光》,不知道2009會是哪位作家?如果可以的話,我蠻想看陳玉慧的哩!真教人期待!忍不住也想把前面幾本都搜刮進來。可惜長時間沒收入的狀態下,生活已逐漸入不敷出,在完成此計畫之前,還是認真存錢比較實在。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