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2-24

人心不足

最近,我總是感到焦慮,一種關於閱讀的焦慮感。

舊書、新書、好書、有興趣的書、想一探究竟的書、想重新閱讀的書。最近突然有一種感覺,想重新閱讀那些曾經讀過的書,或許是想重新貼近曾經有過的感受,也或者覺得現在的自己或許可以讀出另一種不同以往的心得。但是書都看不完了,「重讀」的想望似乎難以實現,尤其是對我這種閱讀速度慢如龜速的人來說,更是一種奢侈。

通常這種焦慮會發作於看了一本(好)書,然後在其中又發現更多沒看過,但好像很有趣的書,這時某種難以駕馭的貪念就會順勢而起:


  1. 這個作者描寫事物的能力好厲害,寫作風格也是我的菜,好想將他/她所有的著作一網打盡啊。
  2. 這本書裡提到好多其它沒看過的書,感覺好像都很有趣,想全部找來讀讀哩。
  3. 這本書寫得真好,好想再重讀一遍啊!如果說第一次是看故事,第二次才會去注意到細節,第三次則更認真地去思考分析裡頭的創作手法與技巧。那麼讀越多回,每次的收穫應該都會不一樣吧。


光是這三點欲望就夠折騰人的了,到底要怎麼去決定自己的閱讀習慣呢?主題式(作者、議題)的閱讀,還是隨緣,想讀什麼就讀什麼,不需要在意太多?可是偏偏又覺得每一種都有好壞,真難以決定。

其次讓我感到困擾的則是閱讀速度,閱讀時,我習慣放慢速度,甚至,有時一段文字就會反覆讀上好幾回,有時不見得是讀不懂,而是太懂了,怎麼作者如此輕易地就將我內心錯縱複雜、不便言說的情緒說了出來呢?怎麼作者就想到如此運用文字呢?嘖嘖聲在心底不斷響起,但是不管閱讀幾十遍,總也是別人的東西,我要怎麼寫出自己的風格,寫出自己的東西呢?

閱讀時的自己,內心常常不能平靜。

2009-12-10

讀完陳芳明《夢境書》的一點感想


評論這種東西,不管怎麼說怎麼寫,都有失偏頗。正如張大春所言:「一個人的喜惡會決定 ,他對一個人誤會的深度──是誤會,不是理解。」任何的理解與詮釋絕對都是非常個人的。


陳芳明對於政治的高度關懷,不免使得這本書充滿濃濃的政治味,不管讀者認同或不認同,都不能改變些什麼,就當作是另一種觀點去解讀去了解,其實也不錯。

一直以來就很喜歡陳芳明的文字,充滿陳式風格的感性。

在這本書裡,陳芳明不斷地重複提到流亡海外的那段日子,想必這樣的一段記憶對他而言是難以忘懷,也難以言說的生命體驗,因此才會不斷地重複提起。我認為,沒有任何人可以充分理解另一個人的生命經驗,那些情緒都是非常私人的。

雖然這本《夢境書》是一本日記形式的書寫,但因為一開始就知道是屬於公開性質的創作,因此全然的以日記的私角度去解讀並不恰當,只能說這些都是被作者選擇公開的部份。

在這本書裡,看到一些八卦、看到一些人情、看到一些堅持、看到一些情感、看到一些熟悉與不熟悉的人名、看到一些期待,也看到了一個關心台灣文學的學者身影。


【摘】青春無悔

時間的流逝,已不再使自己感傷。我每天都在工作,也都在創造,每個日子都是新的,對自己的六十歲,我絲毫不必後悔,也不必懺悔。既然充分享有每日時時刻刻,我有百分之百的權利等待新的歲月到來。我於青春無悔,我於蒼老無悔。

by 陳芳明《夢境書》

2009-11-16

關於凌性傑的美麗時光

下午去便利商店將這本書領回了。

厚厚的一本日記,紙質很好,有別於陳芳明的《夢境書》,觸感不錯,但太軟,我不是很喜歡這種感覺。

翻讀了隱地為這書所寫的〈作家日記第七棒──文學田畝裡的凌性傑〉和作者建中學生陳為廷所寫得跋〈尋找解釋的人〉,我想我肯定會很喜歡這本書的,但做事情還是有始有終的好,每次一開啟一本新書,閱讀到一半的舊書就會被擱置,還是一本一本來吧!看完陳芳明的《夢境書》再接續這本吧!

陳為廷在〈尋找解釋的人〉中提到,凌性傑曾給過他這樣的祝福:「珍惜一切都彷彿不能明白的時候。因為不明白,心中才會有許多想像與期待。不要忘記,讓自己溫柔,善良,勇敢。」多令人感動的一段話。

我想往後閱讀此書的過程,肯定也會是一段屬於我個人的美麗時光。

爾雅日記叢書

陳芳明《夢境書》的閱讀已經來到了八月,相較於其它月份的文字,八月的日記內容看來悠閒愜意許多。

這本以日記型態出版的《夢境書》是上次北上咪挺兼聚會時所購買的,本來沒有打算這麼快就買,但聚會時再度聽kula談起這本書的內容,終於還是在散會後受不了好奇心的驅使,跑到公館附近的政大書城買下來了。

將近一個禮拜的時間,都會在睡前翻上個數頁,每次一翻啟,就會停不下來,向來就很喜歡陳芳明,不管是他的散文創作還是學術著作,都愛,很喜歡他的文字風格,浪漫又感性。

這本書是爾雅所出版的「日記叢書」中的第六本,2007/陳芳明,看完了這本後,忍不住又上網購買了2008/凌性傑的《美麗時光》,不知道2009會是哪位作家?如果可以的話,我蠻想看陳玉慧的哩!真教人期待!忍不住也想把前面幾本都搜刮進來。可惜長時間沒收入的狀態下,生活已逐漸入不敷出,在完成此計畫之前,還是認真存錢比較實在。

2009-10-08

【摘】記憶的錯身

過去的記憶經常隨著某些具體的事物而存在著。

可是,有些記憶卻是隨著某個人而存在的。......有些名字你寧可一輩子都不要想起來,但有些人卻是因為時空流轉自然走出了你的世界,也不經意的帶走了某個階段的你。只有再遇見、聽見、被發現,主動或被迫想起了這個人,人生的某個階段才像忽然燃起花火一般斑斕鮮明起來,否則就如煙火消逝的闃黑夜空,即使存在些什麼,肉眼也看不出來。

容易被遺忘的記憶該是被時間封箱的記憶。那些被鎖住的舊日姿態,成為青春的標本,不能隨你縱浪大化、穿越時空,走過人生無數境界,而神形俱改。......不如就讓它錯身而過,似真還假,虛幻在此,美麗也在此。

摘自黃雅歆〈記憶的錯身〉,收於《無人的遊樂園》﹝三民﹞

2009-10-06

【摘】理想中的旅行模式

這也使我侷限為「文明的」漫遊者,不過無所謂,其實我發現自己並不是對觀光活動充滿熱情的人,對積極開拓世界版圖的人生也不感興趣,出國只是想在不同文化裡過過「生活」而已。即使去東京不去都廳、去巴黎不上鐵塔、去舊金山不過大橋、去比利時不看尿尿小童......也沒什麼關係,不必為了要趕場去這些地方,被剝奪在當地過正常生活的時間與機會。

摘自黃雅歆〈我的電車河〉,收於《無人的遊樂園》 ﹝三民﹞

2009-09-21

雨天和台北

發表於《新地文學》季刊第九期)

前些時日,到埔里參加研討會,天空不作美,雷聲隆隆下起大雨來,雨後的山頭更覺冷涼,那股寒勁已不是薄衫可以抵禦,面對這場大雨雖覺些許不便,但訝異自己的心情竟沒有為之浮動,躺在民宿床上聽著窗外淅瀝瀝的雨聲甚覺愜意,這對以前的自己來說,簡直無法想像。

是什麼時後開始喜歡雨天的,已記不得了,是北上生活之後吧?!台北是個多雨的城市,尤其是冬天,連日的濕氣總引來陣陣難聞的霉味,但久了,似乎也就習慣了。台北天氣總難以預測,有時上一刻還陽光普照,下一刻就馬上烏雲蓋頂,也因為這種多變的天氣,早已養成隨身攜帶小傘的習慣,也因為對於雨傘的需求與依賴變大,進而開始注意各式各樣的摺疊傘,每次逛街看到騎樓下的傘攤,總會忍不住停下腳步佇足片刻,有時看到便宜又喜歡的花色,總也很乾脆的掏出荷包。在台北,小傘不再只是遮雨避陽的工具,更可以是依心情挑選花色的隨身配件,也是另一種妝點城市的道具。

避開颱風日不講,平常的台北其實少有傾盆大雨,多半是無聲細雨,輕飄飄地灑落髮際肩頭,微微沾濕褲腳鞋尖,即使不著衣撐傘,亦不礙事。比起頂著大太陽的悶熱,我愛雨天多一些,然而所謂的雨天,絕不是那種嘩啦啦的大水灌頂,而是飄著細細雨絲的清涼,沒有毒辣的火熱,也不會有汗流浹背的黏膩感,憑感覺挑把適合當下心境的小傘,或許是普普風的幾何圖案,或者走低調路線的小灰傘,或者走公主風的蕾絲邊小花傘,再或者,走樸實路線的賣場特價傘,這種雨傘多半是99元一把,再不然就是199,深藍、淺藍、草綠、亮紫、桃紅……顏色選擇極多,但款式卻千篇一律,沒有華麗的修飾,當然也沒有炫人的圖案,這種大眾傘多半老少咸宜,男女適用,因此撞傘機會也相對較高,打著高親和力的價位,頗受男女老少的青睞。

台北是個大眾運輸即為方便的城市,比起捷運,我更愛搭乘公車,如果時間允許,常常會棄捷運而選擇公車做為代步的工具,坐在公車上隨著司機快慢不一的節奏擺動,穿梭在每條熟悉或不熟悉的大小街巷,同著一群陌生的臉孔觀看著這城市的變化。雨天搭乘公車,亦是另一番感受,坐在遊走城市的公車上,與這個方城像是這麼親密地靠攏著,卻又因為乘坐於車內,而隔絕了外面滴滴答答的世界,呈現一種隔的距離感;像是隨著這個城市脈博跳動的參與者,又像是被隔離在某個空間的旁觀者,靜靜地凝視著窗外的流動。

喜歡台北,從雨天開始。雨天的台北,像是一張灰色的畫布,需要每個遊走其間的行人的彩繪,紅的黃的藍的綠的,圓的方的條紋的,不同款式的雨傘,為台北帶來了不同的樣貌,每條充滿密密麻麻人群的道路上,都像是一條條充滿繽紛色彩的河流,原來,雨水不只滋潤了大地,也妝點了城市。




2009-09-15

夜讀

這是個極度疲倦卻又失眠的夜晚。

終於將《即將失去的一切》看完了,那種貼合內心聲音的筆調,該如何形如呢?或許怎麼形容都不對。

如此精彩的小說,真該推薦,但如果不是曾經擁有過那般情緒的人,真的能體會其中的精采嗎?

人與書的接觸也是講求緣份的,時候到了,自然就會想去翻讀,即使讀到感動處時不免會有相見恨晚的激動,但如果不是此時此刻,一切都將失去意義。

懂嗎?懂我說的嗎?許多事情是需要講求緣份的,緣份未到,即使是近在眼前,其實也遠若天邊。懂嗎?

2009-09-11

Echo Station

為什麼你會想要你現在根本不需要的東西呢?


人類總是莫名地會擔心未來的事。

時間的長短是相對的,對時間的感覺,是不能計量的。......一輩子的意思只是一種對時間的感覺,不是計算單位。

他想像著兩天之後離開回聲工廠的那一刻,湧上心頭的不捨和感傷,後悔沒有在有限的時間內更了解那個女人一點,後悔自己浪費在猶豫和鬱悶的每一分鐘,後悔沒有任何行動,沒有改變計畫內的任何環節。
他在還有時間的現在,期待著時間用盡的那一刻的悔恨心情。
 
以上句子全部摘錄自《即將失去的一切》裡的〈Echo Station〉。這篇名取得極好,字字句句的確都像來自內心的echo,這是一種角色的對話,一種作者的自我對話,作者與讀者的對話,也是讀者自我的對話,白紙黑字記錄著所有內心聲音相互撞擊後所產生的echo。

2009-09-09

除此之外

最近的文字總是在同一本書上打轉,事實上,生活中並非沒有其它事情可以記錄,而這本書也並非是我生活的全部。其實,我每天也都只是以一個主題的章節進行龜速般的閱讀,充其量,閱讀這本書的時間只占我一天時間裡的極少量版面,但為什麼會捨棄其它生活不寫,寧願將大量焦點集中在這本書上,原因無它,只因為我覺得值得,自己認為自己的每個決定都是值得的,這個意念很重要。

本來是不想喝咖啡的,但美好的閱讀咖啡怎能缺席,這是我個人的生活哲學與美學,任何在他人看來沒有道理或無足輕重的事情,只要能讓我感到快樂,我就覺得值得,覺得應該要如此,也沒什麼道理,時間本來就該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那什麼是「美好的事物」?!就看自己要如何去定義它。

共同的秘密,無法讓愛情永恆。
但卻可以讓愛情的回憶一直不斷被想起。

今天我一直在想,為什麼這本書的文字可以如此貼合我的內在感受?這種感覺就像上課時所曾提過的「集體潛意識」概念。那篇〈Afternoon sex〉將年輕時的心境與心態抓得如此精準,不偏不倚地刺進藏匿在記憶底層,關於青春時的某些畫面。篇幅很短,但卻精彩,或許是那種對於美好假日、慵懶午後和家庭式購物的描寫太貼合自身的經驗,思緒不知不覺又飄向那個大度山頭。那是個「時間還很多」的青春,那是個想起來就足以讓人開心的又叫又跳的青春,那也是個想起來就覺得悵然失落到幾乎快喘不過氣來的青春。

如果她覺得有點感傷,那應該是因為距離的阻隔一旦消除之後,經常出現的奇異的疏離感。當距離不再是問題以後,不知所措的心情,要怎麼形容呢,最近的感覺,應該是,時差,jet lag。當你曾經擁有某件東西,但後來不再擁有,卻以為自己還擁有的那一瞬間,就是jet lag。

今天閱畢兩個主題的篇幅,或許是因為開了咖啡的關係,才喝沒幾口,就發現〈Afternoon sex〉已翻到end,愕然片刻,決定繼續往下閱讀。這本書太精采,往後接連幾天或許會持續出現在我的文字中,也或者就這樣放棄,單純地擱置心頭,讓它慢慢發酵。

現在的我幾乎可以肯定地說,不需要時間的考驗,這絕對是一本值得再三翻讀的小說,至少對我而言是如此。

2009-09-08

最完美的距離

接續昨天的進度,今天繼續往下翻讀,是的,同樣是那本未完成的《即將失去的一切》。〈最完美的距離〉是今天唯一的主題,閱讀的過程一樣感動不已。

每一頁裡彷彿都可以看見自己那若隱若現的影子,可以在他人的文字裡與自己相遇,這是多教人感動的經驗。書裡的字字句句彷彿都為妳而寫,所有的情緒都像是來自於自我內在的投射,一字字一句句慢慢讀來,都像是在跟妳說:「我懂我懂,你的感受不就是如此這般嗎?!我真的懂!」是的,我承認某些片刻,我真的有想熱淚盈眶的衝動,真的是太感動了。

對貓來說,一公尺大約是最完美的距離。

那麼我們呢?情人、朋友、親人和那些有著曖昧情愫的其他人呢?我們之間最完美的距離該如何丈量?又該如何拿捏,才能讓彼此的關係永遠都保持在最完美的狀態,不墜的熱情和永遠可以維持平衡的重量。腦海中浮現一些人的影像,許多年來的分分合合,時而熱絡時而疏離,但那份關係總是可以巧妙地被維持,或許,所謂的最完美的距離存在於不斷調整不斷重新適應的動態關係中,完美是一種非常當下的狀態,卻也需要在不斷地拉扯與抗拒中完成。

我盡可能的想找到彼此間最完美的距離,但這又是另一則關於追尋的主題了。

2009-09-07

容我再重申一次

繼續翻讀著未完成的《即將失去的一切》,除了驚嘆還是驚嘆,那樣的口吻與敘事手法,實在令我愛不釋手,甚至忍不住想站起來為作者鼓掌。

我們都有權利沉迷於自己喜歡的事物,都有被別人嫌蠢但還依然故我的權利。

看到這句時,在心底的確傳來再也壓抑不住的歡呼聲。因此,容我再重申一次,這真的是一本非常值得一看的書,當然前提是,如果你是跟我同頻率的人,如果你確實也符合這樣的閱讀前提,我想你真的會明白我的感受,也會瞭解,我所指涉的是什麼。

2009-09-06

即將失去的一切

很喜歡那文字的敘述風格,那偶而的天外飛來一筆,很能貼近我內心底層的聲音,好像寫出了某種不便輕易言說的情緒,在閱讀的過程,有一種被瞭解、被貼近的親切感,蠻喜歡的,而且會停不下來,想要一頁翻過一頁。

2009-09-02

與書偶遇

陳志華《失蹤的象》,購於舊香居。已經好一陣子沒有讀到如此教人激動的小說了。

上個月在舊香居的網誌看到卡密對這本書的介紹後,就心嚮往之,希望有機會能閱讀此書,上週末北上台北,剛好有機會繞到舊香居探一探,一來是因為kula大力推薦五四光影的期刊展,研討會上他還拿了幫應老師買的精裝書盒版的展刊給我看,一看就是我喜歡的樣式與質感,無論是紙質或設計,都是我喜歡的風格,雖然覺得不算便宜,但一分錢一分貨是不無道理的(但實際上我並不喜歡用這種形容詞來形容書籍)。

精裝書盒版限量發售,因此每本小刊上都編有號碼,pk2問我有沒有想要幾號,我心裡浮上幾個數字,但想想又作罷,拿到幾號算幾號,這也是一種緣分。

之前在舊香居的網誌上得知卡密偶爾會到香港選購不錯的書籍回台分享,心裡一直掛念著陳寧的《六月下雨,七月炎熱》一書,雖然已經透過小小書房幫忙代購,但也知道這本書不好找,所以想說不如就問問看,碰碰運氣也好,果然是沒有,雖然失望,但卻也因為此一詢問讓我有機會購得這本《失蹤的象》。

來自香港的書籍不多,多放置於大門入口右側的木頭櫃上,零星幾本,其實若沒特別去注意很容易就忽略。看到這本《失蹤的象》,讓我想起日前在網誌上看到的卡密的書介,大為驚喜;此外又買了一本陳智德的《愔齋書話》。這本書話的紙質實在太棒了,閱讀的過程很享受,指尖與紙張相互摩擦的感覺很棒,是我喜歡的觸感。《象》一書的紙質則相對較薄,字體也略小些。

第一篇短篇小說,是與書同名的〈失蹤的象〉,閱讀的過程太有畫面,敘述手法平易近人,也沒有太多過於繁雜的文字鋪陳,但閱畢的後勁卻很強,很喜歡這種感覺,太精采了。很想讓太陽君也看看這篇小說,總覺得他會喜歡這種敘述手法。

看完後忍不住又聽了一次「阿根廷,別為我哭泣」,這算不算是一種情緒上的互文呢?好喜歡的一本小說。



展刊

2009-08-05

女孩子最好

(發表於《衛生紙詩刊+》第4期)

A男說
女孩子體貼最好
女孩子溫柔最好
女孩子細心最好
女孩子乖巧最好


B男說
女孩子最好體貼
女孩子最好溫柔
女孩子最好細心
女孩子最好乖巧


C男說
溫柔的女孩子最好
體貼的女孩子最好
細心的女孩子最好
乖巧的女孩子最好


他們說了那麼多
怎麼都不說
如果我是女孩子最好



心動詞

(發表於《衛生紙詩刊+》第4期)

你的名字是心的動詞
每次一寫心就會顫動
你的名字是心的動詞
每次一看心就會悸動

別人的名字只不過是名詞
而你的卻是動詞
多特別

但如果它剛好也是別人的名字呢



2009-06-30

【摘】閱讀摘記

生命不見得都得一清二白,人有神祕的必要,也有隱晦的必要,旁人毋須過份探求。

什麼是道德?只是一時一地一個團體的價值觀所形成的規範,我們要做的,是不碰觸其禁忌,倒不一定要積極遵循。不違其禁忌是為免花費過多精力去做無謂的抵抗,畢竟英雄不多,烈士不少;至於不一定遵循,則為了保持更大的自我。

摘自王盛弘〈患者〉,收錄於《留下,或者離去》﹝九歌﹞

2009-05-23

【摘】狀態

流亡或流浪是一種精神狀態,你不一定在國外才感到無家,你很可能在自己的土地上便覺得是個異鄉人。

by 明夏 (陳玉慧老公)

ps.《海神家族》真的很好看,欲罷不能,繼余華《活著》之後,這是第二本讓我有這樣的感覺。

2009-05-05

殘日

太陽才升起黑夜就降臨
還苟延殘喘著,昨天
靜躺覘板啪搭啪搭

來個垂死前的掙扎
來個告別前的儀式
一刀畫破腸肚
陣陣酸臭流出

還在流理台上解凍的明天
寫著:

「未經烹煮‧請勿食用」

修改於2009/11/14 pm11:53


生命

為了明天的葬禮
今天要好好活著
好好活著,然後
細細堆疊昨天和
昨天的昨天的昨天的昨天

♂♀

你帶著萬馬奔騰的氣勢舉起長劍向我奔來
我帶著同歸於盡的決絕拿起盾牌抵擋過去

陣陣廝殺鋪天蓋地

♂♀♂♀♂♀
♀♂♀♂♀♂

終究
盾破了劍折了
所有的恩怨
都在灘了一地的血水裡
和解了

2009-04-01

不結婚,好嗎?


四月份到了。

看完了益田米莉的《不結婚,好嗎?》並沒有我所以為的感動,是不是還沒到時後?還是因為我不是單身?為什麼我並沒有因此而感動或心有戚戚呢?甚至還會覺得是不是想太多了?!或許真的是因為身邊一直有人陪伴著我的關係吧!如果有一天我也步入3開頭的年紀,身邊的朋友都有了自己的家庭,工作屬於高不成低不就的狀態,單身,那時的我還會有現在的心情嗎?這樣的我是不是對於書中所描繪的一切會更有感覺?

28歲離30也不遠了,這樣的我在別人眼中也是個大人了吧?曾經我也以為過了20歲後就是大人了,但我已經過20歲很久了,感覺上現在的自己跟十幾歲時的自己好像也沒什麼不同,除了談戀愛不用向爸媽報備,可以在自由時間裡任意外出,擁有自己可以支配的金錢,除此之外呢?似乎再也沒有更多,懶散的個性並沒有因為到了某個年齡而自己消失,任性的脾氣也沒有因此而改變,我覺得我還是那個我,好像是大人了,但其實並沒有。

那些在自己眼裡看起來像是大人的人,他們也會有這樣的感覺嗎

2009-03-19

收信快樂

我在蒐集郵票,你可不可以寫信給我?

李政國

寫給青春的信

時光飛逝,幾年前還在看日劇《愛情白皮書》感慨青春的流逝,轉眼「青春」早就毫無停留的越走越遠,直到連感慨的心情都沒了!


時間讓人不得不接受某些不願接受的事實,好把!不再留你了,反正我也沒虧待你,走了青春總會來點什麼別的。


不過,我對你一直有些意見,不管你想不想聽我都要說,為什麼當你還在的時候我不太快樂,甚至覺得你如此難懂呢?你就不能簡單一點嗎?你在的時候完全感覺不到你有什麼了不起,不是我不重視你,而是我不知道你有什麼了不起,不是有人提醒過我「時光飛逝」或「我的青春小鳥一樣不回來」等一類的內容,但那時我真搞不懂「我應該怎樣嗎?」你再怎麼了不起,我也不能對你怎樣啊!大家不是都這樣在揮霍青春嗎?我又沒對你特別壞,不過也沒對你特別好倒是真的。沒對你好,是因為你也沒對我特別多好,你讓我常常覺得很難做人或做人很難,你還讓我疑疑惑惑,想東想西,卻想不出個東西,你幹嘛不讓我快樂一點開心一點呢?有時候有,我承認,你讓我感到活力無限,這我也承認,但那些你對我的好,比不過你對我的不好。


算了,現在你走了,講這些有什麼用呢,你的討厭就在於走都走了還會影響我。
青春,886。

單承矩 2002.10.21


晚上,從圖書館借出了《收信快樂》。
聽著萬芳演唱的「收信快樂」,迅速而又緩慢地溫習了一回,思緒再次掉入了那個充滿笑語與鵝黃燈光的夜晚,還記得走出華山藝文特區那迎面吹來的風的溫度。

在李政國與陳淑芬一來一往的交談裡,我開心地笑了,也難過地蹙眉。比起上次的臨場經驗,這次心反而糾得更緊些。

淑芬,收信快樂。
今天的天氣很好,有些雲,
不到二十度的氣溫,
讓人期待陽光的溫暖。

整整一年沒有寫信給妳,妳好嗎?

去年,沒能來得及參加妳的葬禮,
到的時後已經遲了兩天。
外國人的墓園有一種冷靜平和的氣氛,
我站在妳的墓碑前,看妳的碑文,發呆了許久,
十二朵白色的玫瑰花,代表一年十二個月的祝福,
今天是祝福到期的日子,我繼續寫信給妳祝福,
應該比花更有誠意吧!

去年,令弟交給我,妳遺留下來的紙箱,

我原封不動的帶回台北,
這一年我一直沒有用勇氣打開它,
直到兩個小時前,我終於打開它了,
裡面放著的和我猜的一樣,是我寫給妳的信,
一封一封被妳遺留在這世界上的信,
妳記得妳說過要作一輩子通信的朋友嗎?
我看到....妳箱子裡的那隻鉛筆.....
它和我送妳的時候一樣,還是只削過一次......
芬,好想妳.....
愛妳........

摘錄自《收信快樂》


舞台劇「收信快樂」觀後感

2009-03-17

周芬伶《青春一條街》

如果你就要來找我,我將為你熬煮一鍋好湯,以多年的苦念與煎熬燉煮,加入一點苦瓜,一點糖霜,苦與甜的摻和,將湯的層次變得更豐富,如此方能顯示心靈之矛盾與深沉,人事之乖違;再加入一些老薑,幾滴蔴油,濃稠的湯汁如同過往的歲月,幽深而不見底,我想像你喝這碗湯汁時,記起我們曾經擁有的甜膩與相信,同時你的眼眸放光,你曾是如何喜歡我為你熬煮的湯。
我願意為你養一隻貓,只要你能常來
摘錄自周芬伶〈胡笳十八拍〉
晚上又翻閱了兩則短文〈家具街〉和〈胡笳十八拍〉,苦苦的。《青春一條街》是用風乾的淚水刻化成的吧?!為什麼這麼苦這麼酸又這麼澀!輕描淡寫家具街,卻透露出了更多的人事更迭,筆調輕輕淡淡,文字間的情感卻濃濃稠稠。時間巧妙地在文字間流轉,像是不經意地淺談物換星移,讀來卻足以讓人鼻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