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05

【詩】《寶寶之書》/羅智成

24
我們是真正擁有過星星的
不像那些耽於幻想的人
我們在它下弦的地方
有個巨大的停車場
甚至我們還擁有
失去它之後的
憂傷


35
道具、其他演員與整座劇場
被摸黑撤走
我站在舞台上
繼續想忘了的台詞
妳留在觀眾席:
「你不該上台。」
「但是生命太短暫
我必須及時犯錯。」


65
時間並不理會我們的美好

2014-10-28

【詩】寫給鋼琴20/林禹瑄



當早晨正將你收攏,
我們的雨傘有陽光的香味

收錄於:林禹瑄《那些我們名之為島的》

2014-10-26

【詩】寫給鋼琴34/林禹瑄



那些日子,快得像是一首過於倉促的歌。

收錄於:林禹瑄《那些我們名之為島的》

2014-10-24

閱讀



閱讀這種東西很主觀,好或不好,總要自己親自讀過感受過才說得準確,自己的第一名不必然需要符合他人的期待。

2014-10-23

【詩】晚安,好夢/林餘佐



一道長長的沉默之後,你說:

「晚安,好夢」

收錄於:林餘佐《時序在遠方》

2014-10-19

【詩】你就是那件快樂的事/林婉瑜



「詩和愛情一樣,都是最無用但是生命中十分重要的東西。」
(烏克蘭詩人 歐克珊娜烏齊西娜)

收錄於:林婉瑜《那些閃電指向你》

2014-10-14

【摘】某某

儘管日常生活斷了弦,他也不曾離開她,他用鉛筆寫日記,寫到短短的筆頭陷入右手虎口,覺得好像那樣緊緊地撐著筆心便再也不會失去了什麼。(頁36)

他慢慢體會到,也許這樣就夠了,每個人一生中都有一個戀人,即便永遠不再出現,但也永遠不會消失。(頁38)

帶著無論如何總要見上一面的心思,他再度守候在她家對面的車子裡。......一直到午後兩點,紅色鐵門緩緩對開,那部灰藍才探出頭來,前後玻璃深暗,也許夫妻倆已經隱坐車中。他對他們的生活完全陌生,想到今後也將如此,心頭突又揪緊,覺得正在失去的好像越來越多。過去對她的愛與擔憂曾經超越一切,此刻竟有非分的心思襲來,覺得她實在不該在他看不見的地方幸福著啊。(頁48~49)

生命中總有一個曾經錯過的眼神,只不過遲至今天交會罷了。(頁50)

他慶幸過去的回憶還如此清晰,只是一枝筆就能讓痛苦的呻吟安靜下來。光憑回憶就能把距離拉近,從今以後就不用再看到她了。(頁56)

雖然已經這樣了,我對妳還是有點嫉妒的,完全被妳遺忘的人,還能痴心到這種地步。(頁58)

王定國,〈某某〉,收錄於《那麼熱,那麼冷》

〈某某〉


他不敢想像她是否仍然微笑仍然優雅得意味深長。(頁51)
早上在捷運車廂內讀完了王定國收錄在《那麼熱,那麼冷》裡的〈某某〉,激動的情緒在胸口劇烈起伏,筆調那樣清冷,敘述語調那樣平實,帶著某種安全的距離,冷靜地說著人世間如此荒謬卻又如此真實的情感。

某某不必然是誰,但肯定是那個總在心上住著的人。

帶著思念的情緒活了一輩子,彷彿來到這個世上就是為了和誰的相遇,但就像作者所坦露的,這麼說如果顯得過分矯情,那也是虛華無度的世界再也無法容忍真情。

淡雅的文字,輕輕啃嚙著內心底層的脆弱與哀傷。

2014-10-03

【摘】楊索談寫作

▎楊索

文字是小道,真正重要的是觀點,求思想深邃,是一條沒有捷徑的長路……

古往今來多少豐碑。不管了,繼續上路。寫作如暗夜行車,車前燈只照一小處,看不見遠方全景,但,直行終有路。

【2014/09/29 聯合報】

2014-09-19

敬 愛情。



她說,只要我一天沒忘你,你就必須時刻記著我。

這是面對漩渦選擇奮不顧身一躍而下的最後咒語。


三則。





一、迷路
他們在彼此的關係裡失去了方向,
只能靠愛指引。

二、安全
他們嘗試著將愛情豢養在文學的世界裡,
這樣才可以躲避道德那虎視眈眈的雙眼。

三、渴望
一種用盡所有形容詞也無法具體描繪的狀態,
只有戀人的擁抱明白。

2014-09-17

日常之常與不常。


九月一下子又月中了,真快。

突然覺得自己似乎總是在意著時間,不管何時,總是不停地在看錶,一種猶如反覆確認自己存在的行為。平常其實並不會這樣,但只要有什麼事情懸著或待處理,一種無意識的舉動就會不停出現,控制不了,即使自己已經意識到這個行為,但還是無法不去執行,那會讓人感到焦慮。

捷運的行進給人一種有形的速度感,時間的流逝所帶來的速度感則是種無形的存在,有形的易察覺,無形的則容易讓人不自覺地就陷入失速的危機裡。然而,如此在意時間是為什麼呢?是因為在精確的時間軸裡才有辦法意識自己的存在嗎?對於時間的精確掌控是否也反應了潛藏體內的控制欲望,企圖透過時間來控制自己,「嚴。禁。失。常。」

為什麼我們總是在討好時間?為什麼我們總是在討好那些不存在的他者?那些我們自己想像出來的無所不在的目光難道不是我們自己?為什麼我們不能准許我們就是自己的上帝?

就像詩人羅智成所說的:

但是,我總覺得
我們太努力取悅時間
總覺得
太依賴不存在的
無所不在的旁觀者。

羅智成《寶寶之書》
日常裡的常是什麼?意味著什麼?不常又是什麼?又代表了什麼?在「常」這個概念裡,我們的認知是什麼?一種頻率的量詞?或者,一種狀態的形容詞?

如果常意味著一種規律的狀態,不常是否意味著難以掌控?因為不常等於不規律,而不規律往往不容易掌握,不容易掌握的東西容易讓人不安與焦慮,因為無法預期。

日常裡的常與不常或許也暗示了一種秩序的存在與失去,我們在秩序裡被規範著,我們無所覺,無所察,因為安逸容易讓人鈍化,我們以為秩序可以讓我們有更明朗的未來,殊不知,我們其實已經在秩序裡異化了自己,害怕失序,更害怕脫序,加以汙名,加以阻卻。

我們已經習慣用規範來限制自己的本心,因為這樣才是正常,這樣才符合社會想要的秩序。

這樣的我們,別人才會覺得是安全而無虞。

2014-09-15

將愛,將遠行。

即使無法若無其事的生活,但「已經結束的,就已經結束了」,如此簡單。

不管是多麼艱難的當下,終究都會成為過去,所有以為將要被擊潰的時刻,都成了被輕輕跨過的曾經,其實沒有那麼脆弱,但有時並不想堅強。

或許並不是不想看開,而是害怕看開,總覺得一旦不再如此在意了,那個自己就會消失,那個曾經也會消失,那樣的情感將會不再,那樣的過去將永遠成為只是過去。彷彿只要還捏在手裡記在心裡,那個曾經就不會只是曾經,而是此時此刻。

自我情感的投射:《惡人》


某些時候,我喜歡文字更甚於影像。

文字可以具體地描繪出某種抽象的情感與思緒,而這些都是電影畫面所難以呈現的,但不可否認畫面確實有其強烈的渲染力,這也是為什麼自己看完電影版的《惡人》會激動痛苦的原因。

在《惡人》小說裡,我看到了許多電影沒有表現出來的內心戲,用文字表現心理層面的狀態往往比影像來得容易,畢竟文字所呈現的就是一種思緒的流動,閱讀文字時可以清楚地感受到一個人的所思所感,但這些細節在畫面裡並不容易被解讀,或者,不是每個人都可以輕易解讀。

關於《惡人》裡的祐一,小說的最後安排了他個人的獨白,而這部分在電影裡是不被提及的,電影裡對祐一和母親的關係也略而不談,但這一塊其實也是刻畫祐一性格很重要的一部分,角色性格的型塑需要靠細節,藉由細節的不斷堆砌與描述,人物在讀者的想像裡也會越顯立體。

祐一在媽媽的眼裡是個很不懂事的孩子,每次見面都只會伸手要錢,從不體恤自己的困難處境,這樣的說詞是媽媽的立場。但在祐一的自白裡我們卻得以看到這個舉動背後的真正原因,祐一覺得自己其實並不真正缺錢,討錢也只是不得不如此的刻意為之,他覺得,或許只有透過這樣的舉動才可以減少樣媽媽心裡對他的愧疚感。看到這裡,我的心情其實是非常沉重也非常難過的,像祐一如此沉默寡言又壓抑的性格,如果沒有一定程度的理解,有人會真正了解他的用心嗎?有人可以真正明白他的苦心嗎?

他知道自己是個沒有明天的逃亡之人,為了光代的未來,他寧願選擇當個不被諒解的惡人,只為了讓她狠狠地忘掉自己,不再掛心自己,重新去追求可以真正握在手裡的幸福,即使被誤解也無所謂了。

這樣的祐一讓人心疼也讓人不捨。但這是身為讀者的我們的視角,因為就某個程面來說,我們處於全知全能的位置,我們可以知道女主角光代的心情,也可以明白男主角祐一的顧慮,但就故事裡的他們兩人而言,光代真的可以明白祐一的用意嗎?她會不會有怨有恨呢?她會不會因此而不諒解呢?她又該如何面對一心一意選擇相信後的信任破滅所帶來的痛苦與難受呢?

小說不會跟我們說這麼多,這不是作者的責任,而是每個讀者必須自己思考的問題。一個讀者就會有一個光代,千百個讀者就會產生千百個光代,每個讀者都會根據自己的性格與經驗去揣測與想像接下來的光代所可能擁有的樣子,而那反映的其實不過都是自己,都是自身的投射。

2014-09-07

霞色。

回程路上,她再一次想起過往的畫面。

十指交握的陪伴,相視而笑的默契,未曾停止的言談 。

她喜歡沉浸在滿眼橘紅的晚霞裡,在這樣幸福的氛圍中,常常忍不住出聲讚嘆。但身旁的他卻總是眉頭深鎖面帶愁容,因為伴隨這景色而來的是分離。

夕陽西下,紅霞滿天。美麗的畫面卻總因不得不的離別而沾染了說不出的無奈與傷感。

她已經感覺不到他了,只能從回憶裡去確認,曾經相愛的事實,以及愛的彷彿未曾遠去。

2014-09-06

【摘】關於幸福

有時候,幸福的回憶無法長存,是因為它以不幸福收場。幸福必須一直持續下去,永遠不變,才算是真正的幸福嗎?不管你曉不曉得,任何事情若本身包含著痛苦,就總會以痛苦作為結束,但那種我們不知道,分辨不出來的痛苦,又是什麼呢?

徐林克,《我願意為妳朗讀》,頁38。

2014-09-03

價值感。


存在的價值,來自於人的認同,這裡說的是價值,而非事實,存在的事實不需要經過誰的同意,存在就是存在,存在本身是一種既存的現象,這種現象就是一種客觀的事實,而認同則牽涉到主觀情感的判斷,什麼情況下會認同,什麼情況下會接受,並進而發展出物我相連的價值感,這種價值是屬於心理層面的,而非物本身的實際價值,是因為認同者的情感賦予了物有特殊意義。

存在是一種現象,指涉的範疇非常廣泛,所有的人事物皆然,甚至也包含了所有抽象的感覺與意識,例如情感。而從愛到被愛這種怦然心動的過程,就是一種從既存事實到情感認同的過程,我想,人與人之間的親暱關係都是從認同這兩個字建立起來的吧。

不能說一個人的付出一定要獲得另一個人的認同才有意義,但肯定需要對方的認同才得以產生不同的價值,而讓這一切都感覺值得。「值得」本身就是一種價值判斷。

有時,愛就是愛,不因為被接受與否而有所增減,但畢竟一廂情願總是太過苦澀,如果可以從我發展到我們,應該是最美好的狀態。

2014-08-30

選舉。

別讓理性只是種工具
別讓民主只是種手段
別讓我們的未來
只是票箱裡的隨機取樣

2014-08-25

夢遊。



清晨的早風帶著一種醒腦的沁涼,
一股令人懷念的青春味道撲鼻而來,
腦海浮現的卻是不久前的記憶。

如果心靈可以相通,
夢是否也可以交流,
來我的夢裡,讓我看看你。
來我的懷裡,讓我抱抱你。

不要醒來不要離開,
在彼此的溫柔裡,
默默相愛,默默相伴。

世界還在夢裡,而我在世界裡。

2014-08-22

關於《自由》。

上完法蘭岑的《自由》後,李維菁說,如果看完這本小說會讓你覺得,過多的自由是混亂的源頭,那不如不要看,與其要有這樣的解讀,不如一開始就不要去讀這本書,或許對作者而言還好一些,因為那絕非作者的本意。

她認為,焦慮會伴隨自由而來,這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威權的社會裡,給人一種安定安全的假象,統治者會告訴你,該與不該做什麼,這種有限度的自由其實是一種自我的侷限,讓人錯以為一切都在秩序裡理性(合理)的進行,但這其實是一種假象的自由;真正的自由,是讓人自己去思考自己需要什麼,而不是靠別人去跟你說你應該如何,或者替你規範一條你應該行走的方向,這些都不是自由的真義。

但在全然的自由裡,無可避免地必須面對自我與外在的相互拉扯與辯證,這過程可能伴隨著自我價值的崩壞,自我存在的懷疑,害怕自我的無價值感和無意義感,而這些理所當然會帶來所謂的焦慮,假如因為害怕面對這樣的焦慮,就因此而放棄自我思考的機會(自由),而選擇安全的權威所給予的有限度自由,這樣是不對的。

這番話讓我想起曾經說過的:「拒絕痛苦,就拒絕了美好的可能。」沒有什麼是可以不付出代價就可以擁有的,即便是「自由」,也必須忍受因此而來的焦慮感,沒有哪一種情緒是絕對純粹的。

2014-07-25

【詩】為復興空難寫詩/何景窗



By 書法詩人 何景窗FB

願那些靈魂在永恆的國度裡安詳,不再恐懼與害怕。

2014-07-18

【摘】雙面少年

母親騎著腳踏車的記憶並未遠離少年:她騎著車往白楊大道而去,逃離少年、逃向她自己的欲望城市。少年並不希望她離去,也不希望她有自己的欲望。他只要母親永遠待在屋子裡,等著他回家。他並非永遠與父親聯合起來對付母親:少年其實是想要與她聯合起來對抗父親。但終究,在這件事情上,少年還是站在男人那一邊。

by J.M. Coetzee 《BOYHOOD》
讀到這段文字,總感到難過,是為了這社會所賦予的女人、母親這角色感到難過,還是為少年那搖擺而無所依歸的矛盾情緒感到哀傷?

2014-07-15

【摘】文學獎的迷失。

文學獎是波是浪,卻不是海的本身。(向陽)

2014-07-06

【詩】一個普通的人/鄭哲涵

很喜歡這首詩,讀來詼諧、嘲諷,讀完卻又不禁感覺悲傷。

一個普通的人 ◎鄭哲涵

那天,去算命的時候
命相師說我始終必須
成為一個普通的人
我很開心,因為這正好
和我的目標一致

我滿心期待,並時時警惕
繼續以身體接收資訊
積極準備一些庸俗的煩惱
使自己食慾不振
學習領帶的結該如何打
以及薪水該如何不敷使用

不關心的事就不用再關心了
我終究會達成所有條件
拍照、儲蓄、換身分證
排除所有險惡的環境與
曖昧難解的約束

不需要的東西就永遠不需要了
我涕淚縱橫,信仰堅定
決心讓自己成為普通人之中
最普通的那一個
決心花費一輩子時間,進入
最輕鬆的地獄

【詩】御用學者/羅葉

御用學者 ◎羅葉

永遠站在主流陣營的
御用學者,每隔幾年就捧出
一張自圓其說的椅子
以便服侍總統痔、內閣痔
總統內閣混合痔
那些改朝換代的屁股

永遠站在主流陣營的
御用學者,總是戒慎恐懼地
修正路線;總是絞盡腦汁地
遺忘過去;為了樹立
那些風雨飄搖的旗幟
他們總是不吝於推翻自己

2014-07-04

【詩】行到水窮處/周夢碟

你說,送妳一首詩。
我笑著讀它並收下。

行到水窮處 ◎周夢蝶

行到水窮處
不見窮,不見水------
卻有一片幽香
冷冷在目,在耳,在衣。

你是源泉
我是泉上的漣漪;
我們在冷冷之初,冷冷之終
相遇。像風與風眼之

乍醒。驚喜相窺
看你在我,我在你;
看你在上,在後在前在左右
迴眸一笑便足成千古。

你心裡有花開,
開自第瓣猶未湧起時:
誰是那第一瓣?
那初冷,那不凋的漣漪?

行到水窮處
不見窮,不見水-------
卻有一片幽香
冷冷在目,在耳,在衣。

----選自周夢蝶《世紀詩選》臺北爾雅叢書 501

2014-07-03

惡人之惡。


《惡人》的閱讀速度超乎預期的快,總是停不下來的一頁翻過一頁。

是先看過電影才回過頭來翻小說的,看完電影那晚,痛哭到不能自己,而那已是年初的事情了。或許是因為已經知道大概的劇情,所以並不如以往閱讀小說那般急著想知道結果,這次的紙本閱讀反而更聚焦在細節的安排,以及祐一的內在孤獨感,認真去想像體會並感受祐一的內在感受。

祐一是個沉默寡笑的人,儘管如此,卻也是個溫柔善良的人,渴望愛也渴望被愛,想要有個可以關心的人,也渴望被如此關心與在意,不擅於表達的他,只懂得默默付出,用自己的方式盡可能地讓在意的對象開心,他只是想要愛與被愛,但這樣的心意非但得不到珍惜,還被狠狠地踐踏,想到就覺得好心痛。在捷運上翻讀此書時,眼眶似乎又不小心變得溫熱。

惡人的惡,究竟為何而來?惡人的惡,究竟如何定義?如果只憑結果去評斷一個人的好壞,而不探究事情背後的真相以及行為的動機,這樣的行為難道不等同於加害者?

2014-06-29

文字裡的伊能靜。


翻讀了伊能靜的《生死遺言》,感到一種驚艷,並不是她的文字有多好,雖然她的文字真的很不錯,但更讓我驚訝的是,在她的文字裡遇見了另一個不同於銀光幕前的她。看著她為愛情所記錄下來的文字,試著去想像那樣的關係。或許,兩個互不相屬無法相擁的靈魂,註定永遠要在愛裡孤單,這是她對愛的執著與不捨,也是對自我的一再退讓與背離。

很喜歡鍾文音在序裡的文字:「沒有人知道往後的際遇如何,悔或不悔已不重要。因為書寫的存在已是刻痕,刻畫著一本初衷,渴望白頭一世的天真,以及相信。」或許屬於他們的曾經已逝去,但那曾有過的愛情已在文字裡成為一種永恆的存在。不要懷疑愛的曾經存在,在承諾出口的當下,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可以實踐並兌現,那個瞬間,愛是相當真切的。


伊能靜    假面的告白

作詞:許常德
作曲:伊能靜
編曲:董運昌

很多人 都覺得我假 但是 什麼是真的呢
真的話 那麼容易說嗎 真的心 你又會關心嗎

有時候 我也覺得我假 作假 其實不容易呢
假的話 比較不傷人吧 假的心 比較容易被接受吧

如果我的人讓你覺得有太多戲份
如果我的人讓你覺得有太多戲份
如果我的人讓你覺得有太多戲份
如果我的人讓你覺得有太多戲份
是我的演技不夠精純 啊…

人生 人生 我曾試著去掌握真誠
但是夢境掌聲 卻讓我分不清什麼是真誠

愛情 愛情 我曾試著什麼都不問
只是幸福 責任 一直到快失去才真的發生

很多人 都覺得我假 但是 什麼是真的呢

我是真的很假 我是真的很假
我是真的很假 我是真的很假

2014-06-25

情感的投射。

閱讀小說最有趣也最痛苦的地方,在於閱讀者自我情感的投射。

如果遇到與小說人物或情節有共鳴處,總是忍不住在心中低聲歡呼,點頭頻頻,但如果這樣的共鳴來自於一種負面的評價,自己彷彿在瞬間成了眾矢之的,所有的文字都像萬箭穿心那般令人痛苦難受。

2014-06-17

關於寫作。

「寫作,是最有效的,將自己官能經驗留下的方法。」(法國意識流作家普魯斯特)

2014-05-21

【摘】享受當下。

「去愛吧!就像不曾受過傷一樣;跳舞吧!就像沒有人欣賞一樣;唱歌吧!就像沒有任何人聆聽一樣;工作吧!就像不需要錢一樣;生活吧!就像今天是末日一樣!」(英國作家馬克.吐溫)

2014-05-19

【詩】你的張望/扎西拉姆。多多

他鄉的明月
有沒有攀上你的樓頭
驛外的梅香
能不能驅走袖裡的春寒

當你看濃霧
一山一山盪過去
浸濕林鳥的翅膀
飛也沉重
停也惆悵
我只能任淡默
一圈一圈沁開來
染透黑白的山水
提筆思念
落筆無言

爐中的香
讓它消散吧
桌上的茶
隨它漸涼
知道你還在張望
就足夠溫暖了

【摘】當你途經我的盛放。



當你途經我的盛放,請不要停留。

【詩】班扎古魯白瑪的沉默



你見或者不見我
我就在那裡
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裡
不來不去

你愛或者不愛我
愛就在那裡
不增不減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手裡
不捨不棄

來我的懷裡
或者
讓我住進你的心間
默然想愛
寂靜歡喜

【摘】顧城詩句。

執者失之。我想當一個詩人的時候,我就失去了詩,我想當一個人的時候,我就失去了我自己。在你什麼也不想要的時候,一切如期而來。(〈執者失之〉)

你默默地轉向一邊,面向夜晚。葉的深處,是密密的燈盞。它們總在一起,我們總要再見。再見,為了再見。 (〈再見〉)

【詩】關於告別/顧城

遇見是兩個人的事,離開卻是一個人的決定。

遇見只是一個開始,離開卻是為了遇見下一個離開;

這是一個流行離開的世界,但是我們都不擅長告別。

(摘錄)

【詩】早發的種子/顧城

我是一名列兵
屬於最低一級
我縮在土塊的掩體下
等待著最後攻擊

忽然我看見炮火
太陽向著陰雲轟擊
我一下跳出工事
舉起綠色的小旗

衝啊!我打著信號
大地卻卻無聲無息
冰山像冬天的軍營
森林像俘虜樣站立

我只有慢慢倒下
雪粒多麼密集
我害怕驚動了同伴
看見我這樣死去

在我消失之後
春天自然得到了勝利
大隊大隊的野花
去參加開國典禮

她們從我的墓上走過
討論著蝴蝶的外衣
我再少一點勇敢
就會和她們走在一起

我從沒被誰知道
所以也沒被誰忘記
在別人的回憶中生活
並不是我的目的


1981年1月

【摘】我心中尚未崩壞的部分



頁104-105。

「人在憧憬遠方的時候總是看不清楚一切,事實上,真正必須凝視的東西就在自己身旁卻毫不自覺。」

「可是,對於所有的事物我都想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確認,不這麼做的話,總是無法釋懷。去旅行的時候多少都會有所收穫,儘管我不確定那有何助益,但是在每個場景裡,我會有很多的感想,事後也會思考很多事情,所以遠行時我總是盡可能一個人。」(枝理子)

當下這個瞬間,我對自己以遊戲的心態與枝理子交往有所反省。儘管至今與她相處的回憶寥寥可數,但我一件一件地反芻,在意識深處清晰地確信了枝理子擁有誠實的靈魂,是連心底都美麗的人。

2014-05-03

陳雪《戀愛課》



有人喜歡我們,有人不喜歡我們,但重要的是,我們究竟喜不喜歡自己,我們究竟有沒有能力愛自己?!

聽著陳雪講述自己的過往,內心充滿感動。

【摘】陳雪,〈關於「友誼」〉。



我總是一直在努力,我深信即使看來像是自我毀滅的人,也是一直在努力著的,只是人有時啊,竟要通過那麼漫長的彎路,透過那麼多的言不由衷,透過那麼多次的撞牆,才能打開一條屬於自己的路。

「理解而不審判」。

每個人背負著自己的地獄,可能非得親自走一遭,才能救贖自己。

陳雪,<關於「友誼」>。

【摘】陳雪,<關於「不能沒有你」>。

2014-04-24

【摘】疾妒所未知的空白。



假使我能無畏無懼去經驗情緒的底線,或許,最終能夠徹底瞭解我自己,瞭解宇宙的真理,發掘那些讓我們驚奇和痛苦的事情背後所隱藏的真相。

尚•雷

2014-04-17

【摘】畢恆達,《空間就是想像力》



我們在一個熟悉的環境裡長大,對於許多日常生活空間習以為常,視為理所當然。

研究不只是對於外在現象的瞭解,它其實反映了我們的先前理解,……讓我們反省我們原來是這樣看世界的。

我們長期因為熟悉而樂於接受,以為我們所知道的那些是堅定不移的事實。我提醒同學,我們不只要學習新知,更重要的是要反省那些知識的建構從何而來。

學習因此不是外在的,而是與自己對話。

By畢恆達,《空間就是想像力》,序文。

畢老師的書總是能讓人反身思考那些習以為常的理所當然,雖然我們都知道,沒有什麼是理所當然,但我們其實常常身在其中而不自覺,閱讀是一種提醒,也是一種反省。

2014-04-15

低笑點



今晚的講座太有趣了,有種重返課堂的錯覺。為什麼大家的笑都可以收放自如,我卻總是一發不可收拾,笑到流淚了。

2014-03-25

美城

(發表於2014/3/17人間福報副刊)

那天早上,在上班的捷運車廂內進來了一名孕婦,但卻沒有人看見,或者,其實都視而不見。

那位身著連身寬裙的準媽媽,看起來似乎與自己差不多年紀,或者更小或更長些,皮膚白皙,體態也極纖細,除了微微隆起的肚腹,全身看不出一絲孕味。

起初,我只是低頭讀書,並沒有意識到她是一位孕婦,雖然她上車時我就已用眼角餘光瞥見,但因為低頭的關係,目光始終朝下,因而也只看到她一雙纖纖細腳,誰會注意到那竟來自一位孕婦呢?

待我完結一個段落的閱讀抬頭稍歇,才驚覺自己對周遭環境的遲鈍,立刻站起示意讓座,這名孕婦沒有半點慍色或者理當如此的嬌氣,擦肩而過時,她將手輕輕地放置在我肩上,並露出淺淺的笑容,用著極輕極細的語調說:「小姐,謝謝妳!」我感覺到來自那掌心的溫柔。然而,面對她的謙謙有禮,我突然對自己一開始的粗心大意感到有些羞赧。

在那之後又過了好幾站,我們都只是在自己的位子上安靜地望向窗外,誰都沒再開口多說些什麼。車廂內響起預錄好的人聲,提醒著乘客即將進站。那位孕婦突然轉身向我,用她那溫柔而誠懇的雙眼注視著我,並再一次向我道謝,謝謝我方才的讓位舉動。她以真心誠意的笑容反饋於我,我也投以最誠摯的微笑。

看著她起身離去的身影,心裡想著,這是多溫柔良善的一個人啊。本以為我們都將只是彼此生命裡的匆匆過客,誰都沒有理由將對方記進心裡,畢竟在這個人群多如潮水的城市裡,隨時都有如浪般的人潮向自己湧來又退去。有時不免覺得,城裡的生活像是一種縮時攝影,身旁人事物的移動總是神速,而其輪廓又始終模糊。然而,我卻記住了這一天和這位陌生的孕婦。在那過後的幾天裡,我時常想起她的笑容,想起她誠懇的臉龐與溫柔的神情。

我想,一座城市的美好,主要是以它為底蘊所鋪展而成的溫暖人情。當我們以大量的讚美來歌頌一座城市的美好時,更要記得,使之美好的是願意為一個陌生人施展溫柔的我們。

那種因美好而起的感動一直在心底發酵,等著醞釀成一股更大的暖意,來包覆這個城市。

【摘】碰撞效應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常常從一句話或是一次碰撞開始。有時候是演練了好些天的精心安排,有時候是比彼此相識還要來得偶然的偶然,然後在千千萬萬的瞬間,情牽於此。不管是刻意或是偶然,我們的靈魂大概在過去或是未來就已經擦出了火花,只是在此時此刻想起了那溫暖與光亮。還有那纏纏繞繞的依戀,像黏著塵埃與水氣的煙,就算再用力揮動衣袖,也不可能完全揮散。」

廖之韻《備忘》,頁6。

2014-03-18

【摘】長長巷弄的盡頭。



我始終想不起來長巷的盡頭是什麼,但既然我無法記起,想必就一點也不重要。事件的完整與否反正從來不是取決於它是否有頭有尾,而是記憶事件的人是否找到了一個理解的角度。於是我總是把長巷的盡頭當作是一個美好的留白,放任它以我所期望的方式重現,一次次填補我對回憶的渴求。

葉佳怡《溢出》,〈長巷〉,頁8。

2014-02-14

【摘】文學史上最黑暗的一頁:老舍之死



老舍大概是自殺—雖然沒有人能夠證明。但不管是不是自殺,他的死同時也是他殺。

歷史要說的大概是,當一個社會,真誠有識的人也被群眾牽引,做了專制的背書,那可怕的破壞力也許很快就會回到自己身上來。

By《黃碧端談文學》

2014-02-13

【詩】夜晚89/聶魯達



夜晚來臨時,那些充滿詩意的句子將自嘴角輕輕吐露,我為你讀詩,我為愛朗讀。

夜晚89

當我死時,我要你把手放在我的眼睛上:
我要你可親雙手的光與麥
再次將其清新傳遍我全身:
我要體會改變我命運的那份溫柔。

我要你活著,當我睡著等你。
我要你的耳朵仍然傾聽風聲,我要你
嗅聞我倆共同愛過的海的芳香,
繼續漫步於我們走過的沙灘上。

我要我喜歡的一切繼續存活,
還有你—我對你的愛與歌讚超乎一切—
我要你繼續繁茂,盛開,

這樣你才能到達我的愛指引你的所有去向,
這樣我的影子才能在你的髮間遊走,
這樣萬物才能明白我歌唱的理由。

By《聶魯達雙情詩》

2014-02-02

一個人的日子

(發表於2014/01/02 中華日報副刊)

不知怎的,開始想念起一個人的日子來。

一個人的房間裡,一個人的生活,一個人的呼吸,一個人的發呆,一個人的哭,一個人的笑,一個人的來去自如,一個人的毫不掩飾,一個人的完全存在。比起在台北的日子,更想念的是在台中念書時的單人套房,或許是因為兩次的台北生活都是與人合賃的關係,導致一切都不夠純粹。

不過偶爾也還是會想起窩在新店的那些日子,每天與書為伍的日子單純到滲不進任何雜質,純潔無瑕到幾乎不可思議。那時的東西不多,沒有電腦,沒有華麗衣裳,沒有許多雜七雜八佔空間但實用性又不高的贅物,因此整個房間顯得非常乾淨而清爽,除了原本所附與的大衣櫥、書桌、小茶几和單人床各一只外,沒有其它多餘不該存在的體積,除了偷偷走私進來的小冰箱和為了解悶用的 14吋小電視機,真的稱得上是簡樸。那是一段平靜無波的日子,住處和鬧區間有一挺陡的小坡,下了坡就是捷運新店站,附近其實也沒什麼吸引人的店家,不過該慶幸的是有一間十元的店、一間屈臣氏、兩間 7-11、一間西式早餐店和一間皇冠租書店,這樣就夠了,生活中有它們的存在就很滿足了。

十元的店和屈臣氏理所當然是張羅生活用品的地方, 7-11則是解悶和覓食的場所,早餐店顧名思義是為了吃早餐,早餐店之於我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存在,只因我是一個非常愛吃早餐的人,「早餐」其實只是一個形式,重要的是早餐店裡賣的東西。而皇冠當然也是用來解悶的,偶而上去租個漫畫或雜誌,為簡單到毫無曲線的生活勾劃出幾筆起伏。

那段時間裡因為有電視機的存在,讓我得以在每個禮拜天晚上準時收看「惡魔在身邊」,一睹賀小美的英姿,也因為有電視機的存在,讓每個夜裡不致躲在被裡暗自啜泣。那時的睡前習慣是扭開電視機,讓畫面隨意停留在某個頻道,當然是越歡樂的節目越好,設定好自動關機的時間,再點亮小夜燈,確認牆上有晃動的影像而耳畔邊也有開心的嘻笑聲,才算一切的儀式都已完成,也才能安穩地睡去。

曾經在某個不知名的夜裡忽然醒來,睜開眼時發現,晃動影像與熱鬧的嘻笑聲不見了,房間裡一片靜寂,一股莫名的恐懼自腳底忽地竄上胸口,呼吸急促地亂了該有的節奏感,雙眼緊緊閉合,深怕任何不祥之物自眼底攀爬而入,耳邊發出嗡嗡的鳴叫聲,那個被囚禁在雙目之下黑暗之中的恐怖之夜,教人難忘。

桌前是一片占了三分之一牆的玻璃窗,視野極好,看出去就是翠綠的山和碧潭,雨天時,朦朦朧朧的罩上一層薄霧,仿若帶有一股隱居山林不食人間煙火的靈氣,乍看下,煞是人間仙境,但這幅依山傍水的美畫到了晚上則又是另一番景緻了。一入夜,黑壓壓一片,分不出遠近當然也辨識不出何為山何為水,像是個無法探測深淺的黑洞,隨時要將人吞沒。偶有清風拂面,還會懷疑是誰在外吹吐,也不知道是哪個多事者跟我說過碧潭是個不潔之地,害我每次一看見薄如蟬翼的窗帘隨風舞動時,總會誤以為誰來訪。

除此之外,最教人感到煎熬的應該是夜晚如廁吧!當年是為了省錢之故而選擇了雅房,所謂不經一事不長一智,經過那一次,終於知道雅房不是我此等閒之輩所住得起的。房東為了省錢的關係,走廊的電燈一律採用感應的方式,也就是有人走過才會亮,否則就會處於一片黑沉的狀態,每次上廁所都很想尖叫,雖然電燈只安裝在離我房間幾步遠的地方,但這幾步卻是步步煎熬,每次上廁所都像上戰場,尤其我又是個夜貓子,三經半夜尿意來襲最是惱人,每次都為了要不要強忍到早上而苦不堪言。

當然對於新店的記憶不純然都是這些對於黑暗的恐懼,那是第一次以侵入者的姿態而非過客的身份棲住台北,第一次通常都是新鮮而有趣的,對於未知的好奇與陌生感的體驗讓生活的感受變得豐富,但為了適應也必須打破自身存有的感覺經驗而重新融入重新感受,那樣的經驗不完全是美好的,但事後再回憶,其實也沒有當初所以為的壞。

那段遊走在書頁間的日子,單純到讓現在的我忍不住想去歌頌一番;但是如果再讓我重返現場,會不會發現,原來一切的感覺都是多想?!生命裡的每個第一次,不管是好或壞,都值得記憶,因為過了那一刻,就再也尋不回當下的感覺。

不然,你還記得第一次接吻時的怦然心動與小鹿亂撞嗎?!

經驗讓我們駕輕就熟,卻也顯得老練世故而有種隔岸觀火的疏離感。

2014-01-16

【詩】再生/林餘佐

送給自己,日子的意義將逐一朗現。

<再生>

清晨。我看見神將世界對摺。
蒼白的手指壓出山線、
谷線——沿著十字將四周的鬼魅
往中間聚攏,捏住中心反轉後
撫平:日子的意義便逐一朗現。

神將受傷的人剪下
鏤空的部份就是墳墓
整個世界因此輕鬆起來
像是整理好的抽屜
嶄新卻又熟悉

清晨醒來,從抽屜拿出最白的紙
我摺出文明第一道摺痕。

By 林餘佐,《時序在遠方》

2014-01-05

【詩】銀色快手



我的頭髮濕了
我的身體也是
而你是那條河
把我帶往
時間的去處

那裡沒有過往
也不曾記憶
一切
保持在
最初的狀態

最初的我
相信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