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17

日常之常與不常。


九月一下子又月中了,真快。

突然覺得自己似乎總是在意著時間,不管何時,總是不停地在看錶,一種猶如反覆確認自己存在的行為。平常其實並不會這樣,但只要有什麼事情懸著或待處理,一種無意識的舉動就會不停出現,控制不了,即使自己已經意識到這個行為,但還是無法不去執行,那會讓人感到焦慮。

捷運的行進給人一種有形的速度感,時間的流逝所帶來的速度感則是種無形的存在,有形的易察覺,無形的則容易讓人不自覺地就陷入失速的危機裡。然而,如此在意時間是為什麼呢?是因為在精確的時間軸裡才有辦法意識自己的存在嗎?對於時間的精確掌控是否也反應了潛藏體內的控制欲望,企圖透過時間來控制自己,「嚴。禁。失。常。」

為什麼我們總是在討好時間?為什麼我們總是在討好那些不存在的他者?那些我們自己想像出來的無所不在的目光難道不是我們自己?為什麼我們不能准許我們就是自己的上帝?

就像詩人羅智成所說的:

但是,我總覺得
我們太努力取悅時間
總覺得
太依賴不存在的
無所不在的旁觀者。

羅智成《寶寶之書》
日常裡的常是什麼?意味著什麼?不常又是什麼?又代表了什麼?在「常」這個概念裡,我們的認知是什麼?一種頻率的量詞?或者,一種狀態的形容詞?

如果常意味著一種規律的狀態,不常是否意味著難以掌控?因為不常等於不規律,而不規律往往不容易掌握,不容易掌握的東西容易讓人不安與焦慮,因為無法預期。

日常裡的常與不常或許也暗示了一種秩序的存在與失去,我們在秩序裡被規範著,我們無所覺,無所察,因為安逸容易讓人鈍化,我們以為秩序可以讓我們有更明朗的未來,殊不知,我們其實已經在秩序裡異化了自己,害怕失序,更害怕脫序,加以汙名,加以阻卻。

我們已經習慣用規範來限制自己的本心,因為這樣才是正常,這樣才符合社會想要的秩序。

這樣的我們,別人才會覺得是安全而無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