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15

自我情感的投射:《惡人》


某些時候,我喜歡文字更甚於影像。

文字可以具體地描繪出某種抽象的情感與思緒,而這些都是電影畫面所難以呈現的,但不可否認畫面確實有其強烈的渲染力,這也是為什麼自己看完電影版的《惡人》會激動痛苦的原因。

在《惡人》小說裡,我看到了許多電影沒有表現出來的內心戲,用文字表現心理層面的狀態往往比影像來得容易,畢竟文字所呈現的就是一種思緒的流動,閱讀文字時可以清楚地感受到一個人的所思所感,但這些細節在畫面裡並不容易被解讀,或者,不是每個人都可以輕易解讀。

關於《惡人》裡的祐一,小說的最後安排了他個人的獨白,而這部分在電影裡是不被提及的,電影裡對祐一和母親的關係也略而不談,但這一塊其實也是刻畫祐一性格很重要的一部分,角色性格的型塑需要靠細節,藉由細節的不斷堆砌與描述,人物在讀者的想像裡也會越顯立體。

祐一在媽媽的眼裡是個很不懂事的孩子,每次見面都只會伸手要錢,從不體恤自己的困難處境,這樣的說詞是媽媽的立場。但在祐一的自白裡我們卻得以看到這個舉動背後的真正原因,祐一覺得自己其實並不真正缺錢,討錢也只是不得不如此的刻意為之,他覺得,或許只有透過這樣的舉動才可以減少樣媽媽心裡對他的愧疚感。看到這裡,我的心情其實是非常沉重也非常難過的,像祐一如此沉默寡言又壓抑的性格,如果沒有一定程度的理解,有人會真正了解他的用心嗎?有人可以真正明白他的苦心嗎?

他知道自己是個沒有明天的逃亡之人,為了光代的未來,他寧願選擇當個不被諒解的惡人,只為了讓她狠狠地忘掉自己,不再掛心自己,重新去追求可以真正握在手裡的幸福,即使被誤解也無所謂了。

這樣的祐一讓人心疼也讓人不捨。但這是身為讀者的我們的視角,因為就某個程面來說,我們處於全知全能的位置,我們可以知道女主角光代的心情,也可以明白男主角祐一的顧慮,但就故事裡的他們兩人而言,光代真的可以明白祐一的用意嗎?她會不會有怨有恨呢?她會不會因此而不諒解呢?她又該如何面對一心一意選擇相信後的信任破滅所帶來的痛苦與難受呢?

小說不會跟我們說這麼多,這不是作者的責任,而是每個讀者必須自己思考的問題。一個讀者就會有一個光代,千百個讀者就會產生千百個光代,每個讀者都會根據自己的性格與經驗去揣測與想像接下來的光代所可能擁有的樣子,而那反映的其實不過都是自己,都是自身的投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