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26

[繪本] 我的妹妹聽不見


朋友問我關於我妹妹的事,他們問我:「耳朵聾了會不會很痛?」我告訴他們:「不會,耳朵聾了不會痛,但是,如果人們不了解她,她的心會疼。」

全書從姊姊的視角,觀察妹妹和自己有同有異的生活方式,沒有評價沒有分析,只有單純的觀察與陪伴。瞭解妹妹的需求,用妹妹可以理解並接受的方式去和她相處。

--

學習與不一樣的人相處/陳質采

很多人都看過海倫凱勒的故事吧!除了讚嘆海倫凱勒的努力和成就外,在生活中,我們是否曾經想過如何和像海倫凱勒般很不一樣的人相處呢?不論是幸或不幸,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帶著不一樣的天賦和氣質來到世間。有些人聰慧,有些人憨厚,有些人看不到,有些人聽不見,也有些孩子像海倫凱勒一樣,因一場大病,或一場意外喪失了某些能力,這使得他們在日常生活與學習中有特殊的需求:如裝戴輔助器,需要特殊的教育模式、溝通模式與相處模式。

資源不一樣的人,在成長路上,自然有不同的需求。這就好比不同的植物,需要不同的栽種方法,才會綻放出美麗的花朵。我們不說這些很不一樣的孩子殘廢,是因為我們為一般常人所設的世界,讓這些資源不足的孩子寸步難行罷了!

孩子們是如何和這些很不一樣的同伴相處呢?

在台灣,我們常常可以看到這樣的相處畫面:若是有一位聽不到聲音的孩子,其他孩子們每次跟「他」玩,總會有很多的抱怨。他們抱怨「他」不會玩,批評「他」不乖,大家鬧成一團,於是,成人開始介入,以一個法官的角色仲裁,不外乎告訴這些孩子:「他」聽不到已經夠可憐了,不要排斥「他」。孩子們唯唯諾諾,等成人走了,同樣的劇碼又再重演一遍。

孩子還是沒學會如何與「他」相處。

身為一個臨床工作者,我常常感慨:人們習慣性認為了解這些身心障礙者是專家的責任,而忘了如何與這些有特殊需要的孩子相處是人人的責任。

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特殊教育學者Robert Donaldson指出:「許多身心障礙者相信,他們參與社會最大的阻礙,不是他們自身的障礙或難以暢行無阻的建築,而是人們的偏見與不當的對待。」美國一位資深的特教老師也不諱言:「完全接受身心障礙者為完整的、有能力回饋社會的人,像學生、朋友、雇員以及義工……,我們離這樣的路還好遠。」

我常想,能不能有類似主題的童書,像《我的妹妹聽不見》,可以陪伴孩子們成長,透過增加孩子之間的了解,讓彼此有更深一層的關懷?

這是一本以小女孩的眼光來描述她與聽不到聲音的妹妹,如何相處的經驗。這位妹妹也愛跑跳、翻滾和攀爬,她不像一般孩子用言語表達,但常會用臉和肩膀示意。少了世俗的判斷與比較,小女孩細膩而深刻地道出她與特殊妹妹相處的真實世界。

《我的妹妹聽不見》是一本幫助兒童了解聽障世界的工具書;當然父母和師長更可以把這本書當生活故事來分享,去感受這位姊姊如何撇開世俗的憐憫,敞開胸懷走入聽障妹妹的世界。其中,有個體之間因為不一樣而無法完全分享的惆悵,也有因不一樣而豐富的體驗,更有透過了解的愛、關懷與尊重。聽障的孩子和他的兄弟姐妹和同儕也可以借助認同故事中的人物,覺得自己不孤單。

我也衷心希望這類型的故事可以是孩子打開人際世界的鑰匙,讓他們有機會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去了解人際世界的甜蜜與困難。我希望他們可以看到人的不一樣:有些人聽得到、有些人聽不到;我也希望他們看到不一樣的人也有一樣的地方:不論是聽到、聽不到的孩子都一樣愛玩、敏感、需要愛。這時候,孩子才可以去感受這世界,了解別人,也更清楚自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