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11

[繪本] 小魯的池塘


每次閱讀和死亡相關的議題,孩子都會問:「這是真的嗎?」

「對啊,這是真的故事。」

「在地球上的其他國家,真的有一個叫小魯的人,他死掉了嗎?」

「對,小魯是外國人。」

當讀到書中的女孩在寫給小魯的信中這樣提到:「小魯是我的好朋友,他一直都會是我的好朋友,永遠永遠都是。」

囡囡問:「就算小魯死掉了,也還是她的好朋友嗎?」

「對呀!小魯永遠都活在小女孩的心裡,她會永遠思念他。」

讀完,囡囡有感而發地表示:「我好喜歡小魯的故事。」

這就是人生/劉清彥(兒童文學工作者)

死亡,看似遙遠,卻又如此接近。

許多大人常常刻意迴避和小孩談論與死亡有關的事,或許認為他們和死亡距離遙遠,不見得明白其中複雜深奧的道理,也或許因為大人不知該如何向小孩啟齒。然而和死亡相遇,是每個生命都必須經歷的過程,它可能隨時臨到我們身邊,因此,不能視而不見,更無法避而不談,畢竟,這不僅是情感上的重創,更是一項非常重要且必須認真思考和學習的生命課題。

這本書的作者伊芙·邦婷是美國非常著名的兒童和青少年文學作家,她對每一個與小孩相關的成長環境和議題都充滿關切之情,死亡也經常是她著墨的主題。在她眼中,死亡並不是一件和小孩距離遙遠的事,她創作的故事有許多都是由死亡事件衍生而出,因為她認為每個小孩隨時都可能被迫面對難以忍受的死別情境,大人則有責任幫助他們渡過難關。

在這個故事中,我們看見作者不急著以說理的方式讓小孩明白死亡是怎麼一回事,相反地,她強調小女孩在面臨好友死亡時內心的真實感受:忿怒、難過、失落和不捨,再藉由各種紀念性的活動,適時的宣洩情緒,為茫然失措的情感尋找出路,也漸漸地體會死亡原來只是形體的消失,生命還會以另一種方式繼續存在,它在所愛的人心中依然保存暖暖的溫度,在腦海中仍然留有清晰的影像,就像小女孩一直揮之不去的蜂鳥和小男孩面容相互交疊的畫面一般。

故事中的大人沒有迴避這個艱難的生命課題,他們帶領小女孩誠實地面對自己的處境,在小男孩病重時對他付出關愛,瞭解現實的不公平和無奈:在小男孩過世後陪伴小女孩一起掉眼淚,同時以積極正面的態度幫助她勇敢地走出陰霾,重新看見生命的希望和亮光。

在伊芙·邦婷沉穩平實的文字中,這個由真人真事改寫的故事讀來儘管瀰漫著淡淡的哀傷,卻一點都不令人絕望。而插畫家羅奈德·希姆勒也用成熟洗練的筆法與柔和的淡彩,勾勒出故事發生的每一個場景和人物,精準地捕捉到故事深刻的情感,彰顯更大的觸動力量。

這個故事儘管有著沉重的難題和悲傷的情緒,但是最後仍然讓我們看見希望,並且幫助我們思考,該如何以正確的態度面對生命的存在與結束。「我喜歡在故事中隱藏一些讓讀者思考的訊息,從正面的角度看待每一個問題。」邦婷為自己的作品做了這樣的註解。她也認為小孩必須學習認識生活中的困境和抉擇,因為,「這就是人生!」邦婷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