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24

2016閱畢書單

歲末,來記錄一下今年的閱讀清單。

2016年看了4本漫畫,6本散文,4本小說,和1本報導文學與1本歷史類書籍,共計16本。最讓我驚豔的還是馬家輝的《龍頭鳳尾》,驚艷的感受或許來自於第一次閱讀他的文字,雖然對於郭強生和王定國的作品同樣推薦,但對於他們作品的驚艷感額度已在第一次閱讀時用掉。對於後來的我來說,他們的名字本身就是某種品質保證。第二驚豔的當屬鄧九雲,其實聽她說話會覺得有點跳痛,但她文字裡的情感非常細膩,總用著一種平緩的語調說著一種熟悉的日常,她的敘事節奏總能讓我感覺平靜且安心。

看著這些讀完的書單,以及書櫃裡未讀的那些,只能說好書太多,時間與能力卻總是有限,但能讀能感受畢竟還是好的,希望在未來的日子裡,依然能持續保有閱讀的習慣,不忘文字所帶給自己的豐富感受。

01.櫸之木(谷口治郎, 內海隆一郎)
02.何不認真來悲傷(郭強生)
03.我媽媽的寄生蟲(林蔚昀)
04.俗女養成記(江鵝)
05.被遺忘的1979:臺灣油症事件三十年 (陳昭如)
06.我不是生來當母親的 (馬尼尼為)
07.不再沉默(陳潔晧)
08.悠悠哉哉(谷口治郎)
09.一個人住第幾年?(高木直子)
10.人間失格 1 ~3(太宰治, 古屋 兎丸)
11.暫時無法安放的(鄧九雲)
12.那些死亡教我如何活(特掃隊長)
13.龍頭鳳尾(馬家輝)
14.敵人的櫻花(王定國)
15.一場歷史的思辨之旅(呂世浩)
16.格雷的五十道陰影 I 調教(E L詹姆絲)

2016-10-07

好讀好啃的談史書


這本《秦始皇》和古裝劇「羋月傳」是同時進行的,人性的醜陋與黑暗輪番在眼前展演,高牆內的彼此為了鞏固自己的一席之地,無不用盡各種算計與詐術,有時不免看得咬牙切齒,甚至不寒而慄。

但相較於古代宮廷內的種種明爭暗鬥,現今社會其實也沒有改變多少,那些慾壑難填的偽善者們所使出的手段也沒有比千百年前的他們高明多少。

讀史若想要能長智慧,就要學會鑑古推今,假想自己若為書中人,該當如何?又會如何?而這也是這本書的作者想要教會讀者的讀史之法,給自己一些具體的問題設定,學會提問與思考,而非單純讀故事看八卦。

這是本淺顯易懂好讀好啃的談史書,歷史的有趣之處或許就在於可以從中看到各種人性的角力。

2016-09-26

我讀楊絳

我女兒和我丈夫先後去世,我很傷心,特意找一件須我投入全部身心的工作,逃避我的悲痛;因為這種悲痛是無法對抗的,只能逃避。我選中的事是翻譯柏拉圖《對話錄》中的《斐多》。(〈介紹莫宜佳翻譯的《我們仨》〉)

我做過各種工作:大學教授,中學校長兼高中三年級的英語教師,為闊小姐補習功課。又是喜劇、散文及短篇小說作者等等。但每項工作都是暫時的,只有一件事終身不改,我一生是錢鍾書生命中的楊絳。這是一項非常艱鉅的工作,常使我感到人生實苦。但苦雖苦,也很有意思,錢鍾書承認他婚姻美滿,可見我的終身大事業很成功,雖然耗去了我不少心力體力,不算冤枉。錢鍾書的天性,沒受壓迫,沒受損傷,我保全了他的天真、淘氣和癡氣,這是不容易的。(〈錢鍾書生命中的楊絳〉)

2016-09-21

敵人的櫻花


陳芳明在推薦文裡對王定國這樣形容:

「他的小說,從來不是以頭、腰、尾的黃金結構來鋪陳。整個小說敘述的過程,往往有太多的留白,在塑造人物的感情時,並不直接進入故事核心,而是在人物的週邊釀造氣氛。有時不惜拉出毫不相干的情節,好像迷宮那樣找不到出口,但是到達終點時,才覺得豁然開朗。他惜字如金,每一個逗點或句點都有微言大義。往往故事攀爬到峰頂時,他便勇於切斷,不再拖泥帶水。這種決絕的手筆,總是讓讀者晾在那裡,必須為自己過剩的情緒尋找自我排遣。」
我讀王定國的長篇小說《敵人的櫻花》,確實就是這樣的感覺,但這些感受也唯有讀至最後,才有辦法透過回想而細細整理與消化。

他的文字,美得像詩,而這樣的美所凝聚出來的情緒,竟是如此巨大而難以排解的哀傷。對他來說,愛情彷彿是一種信仰,而小說中的角色往往就是這信仰的實踐者,縱使千瘡百孔,縱使步步艱辛,亦不改其志,那麼樣的執著且耽溺。

小說是從結局寫起的,而後的鋪陳與敘述,其實都是在解釋這樣的結局如何形成。「生命的道路總在最細微的地方出現岔口,最小的事物往往牽動著巨大的命運。」(陳芳明)因為買壺抽獎而得的單眼相機,竟成了改寫彼此命運的關鍵,一個本該是喜悅的事情,卻醞釀出令人措手不及的悲劇。

小說裡,敵人的女兒羅白琇對「我」說:「如果還沒準備好,我們可以不要開始。」以此對照小說情節的發展,命運可曾給我們足夠的時間,去面對生命裡每個令人猶疑的路口?

哀傷幾乎是王定國筆下人物不變的生命底色,但能將哀傷寫得如此清麗絕美的,大概屬他之最。

自2013年重返文壇,推出《那麼熱,那麼冷》短篇小說之後,幾乎年年有佳作,文壇前輩無一不推,王定國三個字幾乎就是種品質保證。

這文字的迷人處,或許唯有親自感受過,才足以體會那平凡題材中的不凡筆法。

2016-08-18

郭強生:我將前往的遠方


這幾年上海商銀文教基金會和文訊雜誌陸續在紀州庵共同主辦了「我們的文學夢」系列講座,2013年11月第一次參與這系列活動,報名袁瓊瓊那場名為「故事說兩遍」的文學講座,一直到今年8月才又有了第二次的參加經驗。

活動一開始,郭強生就拋出這樣一段話:「所有的夢都必須被檢驗,文學並非一種理所當然的深信不疑。」他更進一步解釋,所有的「相信」都應該來自於一連串的挫折、檢驗與印證,並認為未經檢驗的夢或許只是一種盲信。這樣的檢驗來自於一種自我與外在環境的的相互辯證,所謂的外在環境包含不斷地嘗試,以及失敗、挫折、否定、迷失與種種失落。

「夢」這個字眼聽起來很美好,但這樣的美好多半是想像而來,撕去那層糖衣,更多的可能是傷害與蒙蔽,畢竟未經檢驗的美好太過抽象而不踏實。文學應該作為一種和生命不斷辯證的途徑,而不該一直只是個夢。只有為夢吃過苦,才真能懂得夢之於自己的意義與價值。

現在的人總是過於焦慮恐慌,過於空虛寂寞,過於麻木不仁,總是過度關注自己,並無所感於社會。而文學做為一種價值觀(倫理想像)的反覆傳播媒介,做為一種存在價值的自我辯證,不該只是一種孤芳自賞的集團,不該只是一種自以為是的想像,更不該只是小眾的相互取暖。文學的根基應該是生活本身,而生活應該從自己的生命經驗發展累積而來。

那些語錄式的短句乍看彷彿都很美很有道理,但其實這樣的文句禁不起檢視,畢竟生命不是一種口號,也不是幾個漂亮文字的排列組合。生命應該是一種反覆和自己對話的過程。

「謝謝你們的相信,我才有機會繼續站在這裡。」活動的最後,郭強生感性地向聽眾們道謝。會後我也排了廿多分簽書,只因為想當面和老師說聲謝謝。

還是覺得,人生可以有文學相伴,真的太幸福了。(好陳腔濫調XD)

2016-08-12

那些死亡教我如何活


這是一本好讀卻沉重的書,雖然粉色書衣讓人感覺不到這個主題的重量,但無論如何,所有關於生死的內容肯定都不會讓人太輕鬆。

這本書所收錄的文章原本都發表於作者(特掃隊長)的部落格裡,記錄著工作上的所見所聞和所思所感。作者在前言裡提到,最初只是單純的生活分享與紀錄,往往想什麼就寫什麼,並無顧及文脈的通順與否,後來因為得到大量讀者的迴響與交流,對於生死議題的反思越來越深刻,文字也漸漸轉為深沉,不再單純描寫個人經驗,或強調該份工作的特殊性,進而開始嘗試分享自己在這份工作的種種生死體悟。

相較於幾年前的《遺物整理商看見了》,這本書的文學性相對提高許多,透過文字的閱讀得以看見各種死亡的樣態,以及每個死亡背後所乘載的人生重量。

作者在結語的部分這樣寫著:「我不知道自己還會在這份工作多久。剛進這一行時我是精力充沛、朝氣十足的二十多歲青年,如今的我已是精疲力盡、滿臉滄桑的四十歲大叔。雖然也想早日退休,但生活所繫,無法瀟灑揮別。看似是『與生命搏鬥』的男人,但實際上只是個苟活的人。悶悶不樂時想與死亡為友,春風得意時畏懼死亡靠近,癡癡笑笑地渡過苦多於樂的人生。」

非常誠實地一段自白,我想這或許也是多數人所面臨的真實處境。非常推薦這本小書,透過閱讀,或許也可以試著想想,生死之於自己的份量與意義。

2016-08-09

困難的愛

他的年紀其實很大了,如果離世,用「壽終正寢」形容也不為過。

隨著年老力衰,或許也意識到自己的大去之期不遠了,身體尚且硬朗時就為自己簽下放棄急救的同意書,或許是不想造成兒孫輩的困擾,也或許是覺得人生好好活一次就夠了,可以走到這個年歲,他很滿足。

人生再長,終究還是會有盡頭,面對這一刻的來臨,他早已做好準備,希望可以用自己選擇的方式,安靜離開。但他沒有預料到的是,雖然他已做足一切安排,但其他人面對這一刻並不如他面對自己的生命那般坦然釋懷。

最後,他還是無法如己所願地走完自己人生中的最後一段路。一陣兵荒馬亂後,他被家人從死神面前拉了回來,生命跡象看似恢復了,遺憾的是,恐怕只能以植物人的狀態維持。

他的孩子們陷入一片愁雲慘霧,不知該如何面對這樣的結果。找了其他權威醫師求助,希望能為茫然的未來找到一點希望。

「我明白你們現在的心情,但父親年事已高,繼續維持現狀,對他而言並不是好事。」醫生眉頭深鎖語重心長地嚴肅分析著。

「但我們捨不得啊!我們也不知道會害爸爸變成這樣,我們只是不想失去他,我們是不是做錯了。」老父親的孩子在哽咽聲中痛苦地道出心中的不捨與不知所措。

「面對摯愛的逝去容易讓人慌了手腳, 在那個當下你們會做出急救的決定也是人之常情,是可以理解的。但考量到父親的年歲與體能,尊重他自己的選擇不見得是壞事。我想,或許我們可以不要讓爸爸活得這麼辛苦。 或許你們回家再討論看看。 」

老父親的孩子泣不成聲,無法再言語,看盡生死的醫生也只能沉默以待,畢竟在死亡面前,任何決定都是困難的。

2016-08-05

紀州庵聽郭強生談文學


這是第二次在紀州庵聽郭強生談論與分享文學,兩個小時的時間, 一樣是滿到溢出的感動, 太多想法與感受需要時間的沉澱與消化。還是覺得,人生可以有文學相伴,真的太幸福了。

會後排了廿分簽書,因為大家都想再和老師聊聊,我不擅長言詞,尤其是面對自己極喜愛的對象,排在人群中,只是想當面跟老師說聲謝謝。

【摘】一對母子的訪談稿/鄧九雲

很難過的一篇故事,更難過的是,這故事來自於真實事件的改寫。

[母親]

「思覺失調症」是一種侵蝕人腦的病。會「剝奪」或「取代」你原本的很多東西,而不只是蓋過。我花了一些時間才明白這件事,所以換句話說,我將找不回我兒子,只能找方法跟他並存。但是這樣好難,不是嗎?你非常清楚一個人原本的樣子,還是你喜歡的樣子,有一天他變了,痛不欲生,你只會一心一意想幫他變回原本的樣子,但這種病,真的不是這樣。

他有時想起過去自己好好的樣子,也會覺得那個自己已經死了。他們這種狀態,是最慘最慘的,得和已經相處二十幾年的自己告別,被迫接受一個完全陌生不受控制的新的自己。他們的痛苦將無窮無盡,你以為這無窮無盡裡真能找到一些什麼有意義的出口嗎?沒有。以為能像有宗教信仰的人,覺得這是一種上帝的試煉過程嗎?沒有,沒有這種東西。

忘記是哪一次他又自殺進了醫院,恢復意識後,他跟我說:「媽媽,對不起。如果我還能撐下去,就讓我撐著;如果我慢慢走了,就讓我慢慢走吧。」我發現,他連「死」都不願意說,他甚至跟我道歉。我頓時覺得死去的其實是我才對。你知道嗎,一個人其實能給予對方的東西少之又少。其中最最珍貴的就是快樂,每個做父母親的,不都希望孩子快樂?我想給他快樂,但我無法,他是我兒子,我無法讓他快樂。

[兒子]

剛開始發病時,醫生給我嘗試很多種藥,我覺得所有的副作用全都出現在我身上,有時我會一睡不醒,或是我一直都醒但全身的神經好像都被腐蝕掉,最糟的時候我會一直流口水。我抗拒吃藥,我媽媽就帶著我去山上。她是個非常單純的人,相信大自然該有療癒的功能。或者,她只是不知道該怎麼做,就帶著我逃走。雖然醫生後來責怪那樣耽誤了早期的黃金治療期,導致後來情況有點失控。那段時間發生了什麼事,我已經有點說不清楚,但我那時心裡有種非常明確的感覺,是一種信任。我變成那個樣子,但當我斬釘截鐵告訴我媽我不需要吃藥時,她卻相信我。你們看來或許很蠢,我錯了,我媽也錯了,但那樣的生活裡,面對我生命的轉變,我們是最直接的承受者,我做了選擇,我媽媽也接受我做的選擇,她無助卻相信我,這個意義讓我撐過來很多日子。她不會說我知道怎麼樣對你好,我是你的母親我不會害你。那種訊息就是:我愛你,但我不相信你的能力。我其實已經沒有能力了,但她卻相信我有,這種天真回想起來總有點難過,但這份信心,對我非常重要。

我在兩年前開始跟著醫生去安寧病房當志工。一開始他說需要人手,我就答應了,後來我發現,這其實是他在嘗試的一種新療程。......進到安寧病房對我們是有衝擊的,我們這種人總是在對抗自己,尋找各種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靠近死亡,那些人卻已在死亡邊緣,願意付出一切想要遠離,不是很諷刺嗎?

摘自鄧九雲《暫時無法安放的》,〈一對母子的訪談搞〉。

莫泊桑生日快樂

「生活永遠不可能像我們想像得那樣好,但也不會像我們想像得那樣壞。」

- Maupassant

2016-08-04

【摘】有些影子怕黑/孫得欽


當命運尾隨我們的行蹤
宛如剃刀握持於狂人手中
(雕刻時光)

這個階段我漸漸學會把生命中大小瑣事一概視作神諭,或多或少地加以解讀,這麼做不僅讓生活的每事每物都泛起一層薄薄的靈光,更讓一切隨機運轉的無謂與無情之事,彷彿都有了存在的必要與必然,且讓人稍稍可以承受得住命運的洶湧。

摘自孫得欽《有些影子怕黑》後記。

2016-07-25

價值


每讀完一篇小說,總忍不住在心裡驚呼,「為何如此好看?!」真的太棒了啊!讓我有種想買來分送給大家的衝動,每次讀到精采的書都有這種「好書不該寂寞」的高漲情緒。

但這樣的偏好會不會充其量只反映出自己是個如何如何的人,真的有辦法展現出何種取信於人的價值嗎?

沒有,太難了。好壞總需要自己來評論,太個人。

儘管如此,我還是想要一再地反覆地推薦,自己覺得好看的作品。(笑)

2016-07-22

暫時無法安放的


「從另一方面來講,生活,絕大多數是無意義的。長篇小說模仿生活,短篇小說是骨感的,不能東拉西扯。它是濃縮的藝術。」(William Trevor 愛爾蘭短篇小說家)

最近讀了鄧九雲的新書,《暫時無法安放的》,幾乎每段文字都反覆看了兩三次,好喜歡的文字風格,讓人捨不得讀完。而日子似乎也在讀了一本喜歡的小書之後變得輕盈許多。

是安靜的文字,但卻帶給讀者強烈的不安靜的眾聲喧嘩的想像後勁,令人記起初讀陳寧《八月寧靜》的感受,真的好喜歡啊!!

2016-07-12

悲傷的迴圈


最近看了古屋兔丸所繪的《人間失格》(原著:太宰治),除了悲傷,還是悲傷。

面對他人的質疑雖然很難受,但如果因為別人的質疑而反過來自我質疑,那更是一種痛苦。有時以為一切的困難都可以在時間裡迎刃而解,但真的如自己所想的那麼順利與簡單嗎?那些懸而未決的事情會不會只是被壓抑至潛意識裡,然後在情緒陷入低潮黑洞時反覆出來威脅折磨自己?

不去理會那些隱藏在心底的傷口,日子依舊可以過下去,只是比較辛苦而已,除了必須和世界對抗,還必須和自己對抗,有時不怕別人不理解自己,最怕的是自己根本也無法接受自己,如果連自己都找不到自己的存在價值,以及愛與被愛的理由,那樣活著真的非常辛苦。

2016-07-05

【詩】無怨的青春/席慕蓉

在年輕的時候,如果你愛上了一個人,
請你,請你一定要溫柔地對待他。
不管你們相愛的時間有多長或多短,
若你們能始終溫柔地相待,那麼,
所有的時刻都將是一種無瑕的美麗。
若不得不分離,也要好好地說聲再見,
也要在心裏存著感謝,
感謝他給了你一份記憶。
長大了以後,你才會知道,
在驀然回首的剎那,
沒有怨恨的青春才會了無遺憾,
如山岡上那輪靜靜的滿月。

【詩】等那些時間過去/林婉瑜

很多時候
我們所做的
只是在等那些時間過去

等那些時間過去
花就會開了
天就要亮了
哭喪的臉笑了
失散的氣球重新回到手心

知道你在未來的某個日子等我
我便願意了
願意等那些時間過去
願意漂流在時間的河上
靜靜的
靜靜的數算天光

【詩】然而水流過我/宋尚緯

你告訴我,你再也無法
知道什麼是愛了
像是破了的瓶
怎麼裝水也滿不起來
我試著和你說話
和你聊夜空的星星
談論在我身邊閉眼假寐的貓
試著讓你知道
我在嘗試連你的水也帶著
等你補起你的缺口
  
你說自己知道已經是極限了
我們在同一座森林裡走散
我擁有一場
最真實的夢境
醒來後只剩荒蕪
我像是能聽見草的呼吸
耳中只剩下寂靜的聲音
龐大的嗡鳴聲響起
你告訴我那是幻聽
而我知道,那是水在流動的聲音
  
我試著讓一切都毫無順序
萬物按自己的意志存在
我試著讓傷心住在我的身體
讓你住在我的心裡
我試著不趕走一切
我試著不讓自己的意志
成為他物的枷鎖
你告訴我,你再也不想要了
你不想要看見這些痛苦
我知道,有時候我閉上眼睛
試著讓水流過我的身體
試著讓自己穿過水流
 
我試著沉默,試著活著
雨落下來切開我,再將我縫合
我試著直視陽光
在最光亮的地方有巨大的陰影
沒有人知道自己以外的人
所擁有的傷是怎麼回事
我記得自己曾在傷口
塞滿語言、謊言,與痛苦
我試著告訴自己
我再也無法愛了,我知道
一切的知道都只是不知道
然而水流過我
然而哀傷流過我
然而音樂流過我
然而文字流過我
然而我住進他們的身體裡

2016-05-13

【詩】我們/宋尚緯

有些詞本來就哀傷
例如愛,例如我們
我們——你能夠理解嗎
非得要兩人以上
做一些相同的事,例如
做愛,或者讀些艱難的字
看些相似的故事
寫些令彼此
瞬間感到窒息的句子
 
 
我不會再問你了,像是
你的近況,你那邊
天氣好嗎,下著雨嗎
你仍被現實綁架嗎,或是
你還恐懼著嗎,你還
處在風暴的中央惶惶不安嗎
我知道有些事光存在
就令人感到傷心
只是沒想到連這些傷心
都是我們一起造成的

 
我不知道你,但我這的雨
一直不停,一直打中我的窗
每滴雨水都是針
將我們的歷史刺穿
再將它們慢慢縫合
你還在原地嗎
像我曾一直等你一般
總有人要先走
有時候是在生活中死去
有時候則是夢境裡燃起
最難熄滅的一把火
 
 
有些詞一直是哀傷的
我知道,例如你和我說過的
我們。所有事情都在
我們不再是我們後變得痛苦
我讀了艱難的字
看了相似的故事
說了令自己窒息的謊
所有的謊都是自願的
毀壞與飄零也是
你和我同樣也是

2016-05-09

【詩】細節/徐珮芬



攝自‪‎徐珮芬‬《‎還是要有傢俱才能活得不悲傷》

人生,需要多少細節的填充,才足以成就一輩子?

2016-05-06

【詩】散場/林劭璚

離開劇場
我還是習慣走走
想像如果你也在
跟以前一樣牽我的手
落幕的這齣戲
你會怎麼說呢
最近
我越來越答不出來了
 
分開
不是明明確確的日期
而是反反覆覆的日子
屬於你的一切觸感
一片一片從身上剝離
連我原本的血肉一起
一片一片扯下
 
沒一處不傷口
每一處都散場

【詩】後來/林婉瑜

我們放棄了
鬆手讓對方回到生活的一萬種可能裡
重新去找愛情
像葉子沒入 湍急的河流中
你我將有
各自的遭遇
 
(你好嗎,後來好嗎?)
知道你過得幸福
我會放心
 
(你好嗎,後來好嗎?)
知道你過得幸福
我不習慣
失去我的你
應該要不幸福……
 
總有那麼一秒鐘
我會突然的 完全想起
為了後來
你的幸福 或不幸
感到安心
或者不安

2016-05-03

【詩】屬於/任明信

有的時候我喜歡想像
土星上的海
子午線的光

有的時候
我很健康
可以一個人
跳無拍子的舞
慢慢記下幾個
夢遊過的地方

有的時候我感到幸福
當你是我的
而我正好也是你的
我們因為渴望彼此
殘缺而變得完整

然而更多時候
我的確脆弱
比孩子更需要母親

覺得別人的樣子
好像都有了安排
我的眼前只有一些可能的毀滅
正走過來

這些時候
就幸好還有幾個字
願意讓我咬著
幸好還有你
不舍晝夜
緩緩睡進我的夢

這樣地癡心
原來也是註定好了

收於《天光化日》

2016-05-02

【詩】我愛的人會老/莊東橋



我愛的人會老
我的愛會老
我的老
是愛我的人
送我的

節錄自〈我愛的人會老〉,收於《我不懼怕突如的愛》

【詩】給我親愛的天文學家/徐珮芬

「你瞧,這份幸福最終還是傷害了我。」
——莒哈絲(Marguerite Duras) 
曾經你給過我名字
賜予神秘的意義
這世上沒有其他人
能夠給出更好的詮釋 

直到你的望遠鏡裏
出現了更明亮的星星 

我恨透你
為何當初從浩瀚的宇宙中
偏偏認出了我 

2016-04-28

【詩】折磨/任明信



能吻很好
只是視線交會
也很好

光線很好
有雲慢慢靠近
也很好

羨慕別人很好
不羨慕
別人也很好

能被愛很好
能被愛的人恨
也很好

收於《天光化日》

2016-04-27

【詩】此後/任明信



此後
所有的風景都隔著當時的海
用罄我們的語言
再無法抵達
彼此的未來

節錄自〈此後〉,收於《天光化日》

【詩】宣言/任明信

你要來
請把你的黑
都帶來

你要走
就連我的光
一起帶走

你知道再沒有人
會用我的方式去愛你
現在未來
即使星球不再運行

節錄自〈宣言〉,收於《光天化日》

【詩】光天化日/任明信



我不相信
那些說他們一生磊落的人
他們往往過得很好
我不相信那些
太幸福的人

我知道我開過最好的花
我用血餵養它
你可以靠近看
請別將它摘下
不是所有的容器都適合它

我不知道
要看過怎樣的風景
才能算抵達
曾經也有好人愛我
可惜我的
愛太驕傲

常覺得人生太短
能被解開的結太少

我終日在結冰的湖上行走
擔心滑倒
冰層太薄
你並不需要知道這些

有的人挖心
需要麻醉
有的人可以徒手
你不要羨慕他們
要活下來
當那個可以
把心再放回去的人

收於同名詩集《光天化日》

2016-04-22

【詩】這些無法替你走的路/宋尚緯

當我逐漸學會從遠方的光影剪取影子
我親愛的戀人,我希望你能明白
各種情感都是星體的投射,在我們身上
製造潮汐,讓我們學習如何面對
孤獨,寂寞,以及屬於自己
不特別隸屬於強烈色彩的敘事路徑
我們都並不特別,和他人相比差異稀微
在人海中容易被同化成相同的色系
卻能夠在微小的機率中遇見微小的彼此
雨季打進我們的領口,滲進我們
刻意沉默,害怕稍不留神就露出刀刃的城都

我親愛的你,我們曾緊緊擁抱彼此
涉入對方乾枯的傷口,以為彼此都痊癒
午後的陽光照射在彼此的身上,看起來
一切靜好,我們的季節彼此安分地佇足
不過度吵鬧,甚至靜寂
像一座靜謐的森林覆蓋在斜射的日光裏
你說把燈熄了吧,這些黑暗會被明白的
在燈火明滅之間被驚動的漂鳥們都飛向遠處
我們之間有某種程度的隱喻被涉及
沒有誰更完整一些,走過的每一天都像
大雪初融的第一道日光輕輕地撫摸
愛人凍結的臉龐與淚水開闢的溝渠

我們遭遇到同一場暴雨
連靈魂都濕透,明瞭這些路途並沒有捷徑
你試圖將我的疼痛都裝進自己的身體
我也想替你走完這遙遠的路途
但我親愛的戀人,我們都只能知曉各自的疼痛
有些話一出口便是荊棘埋藏在必經之路
有些話像是吻深深地印在心中
有的時候我們學會談論天氣與寒冷的衣物
學習靜謐的神看著大地被白雪覆蓋
我能夠陪伴你走過一切但無法替你
經歷這冰冷的雪國

2016-04-15

【摘】完形祈禱文/福律茲‧培爾斯

我在這個世界,
不是為了要實現你的期望而活。
而你在這個世界,
也不是為了我的希望而存活。

你是你,我是我。
如果我們偶然地發現彼此,
那很美好。

如果沒有,
那也是沒有辦法的事。

2016-04-14

【詩】幸福地活著/莫里斯•卡雷姆

今天文青前輩和我分享了這首詩
一首看似簡單,實則不易的小詩

「幸福地活著,這難道還不夠?」
但怎樣叫幸福呢?

幸福地活著/莫里斯•卡雷姆

樹木不會問自己
在森林裡邊幹嘛。

太陽不會戴著錶
照著時間起床。

池塘從沒見月亮
在夜裡數著錢財。

天空,它不思想,
而只讓星星歌唱。

風一點不在乎
自己是熱是涼。

那麼,人啊,你為什麼思想!
幸福地活著,這難道還不夠?

2016-04-05

被遺忘的1979




全書架構分為兩個部分:

第一篇「落幕的事件」:除根據受訪者的口述資料,並大量援引昔日媒體的報導,將事件的前因後果以故事性手法串連,作為整起事件的背景介紹。

第二篇「未落幕的故事」:受害者個別生命史的回顧,透過當事人的現身說法及個人的從旁觀察,試著為這些受盡苦難的朋友留下些許紀錄。

引自陳昭如《被遺忘的1979:臺灣油症事件三十年》,頁287。

花了三天半的時間讀完《被遺忘的1979:臺灣油症事件三十年》,又是一本翻開後就停不下來的書,對於這類以社會議題為對象的報導文學總是令我著迷,都是些沉重且悲傷的新聞事件,在文字間爬讀,總是過份投入,過份熱血沸騰,總恨不得可以馬上做些什麼來伸張正義。

30年前的油症受害者,幾乎都是在社經地位較為艱困的一群,會以低價購入米糠油也不是貪小便宜,而是現實迫使他們沒有更多的選擇。這種因貧而病,又因病而更加貧苦的惡性循環,使得他們的生活陷入一種彷彿永無翻身之日的窘困。在文字間讀著他們的苦痛,也讀著他們的無奈,讀著他們的淚水,也讀著他們的驚慌失措,令人痛心不捨。

從訪談中知道,這些受害者在尋求治療的過程中,遭受整個社會環境與醫療體制有意無意的漠視、歧視、屈辱與汙名化,正如作者在文中所說的,這些行為「對他們造成的傷害絕對不亞於所謂的元凶,而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每個人都是共犯結構。」不用經歷這樣的人生或許是我們的幸運,但他們又何其無辜?

「回想起來,整個多氯聯苯事件的發展過程實在是不堪回首。衛生當局查驗行動的遲緩,造成受害範圍日益擴大,事發之後追蹤、補救的行動更是有氣無力,令人質疑公部門的應變能力。而且從1979年發生事件以來,類似的公害事件依舊層出不窮;台鹼重金屬汙染、戴奧辛毒鴨蛋、鎘米汙染、乃至鬧得沸沸揚揚的三聚氰胺毒奶......我們忍不住要問,這麼多年了,我們究竟從多氯聯苯事件學到了什麼教訓?」(頁118)

又或者,我們究竟有沒有學得教訓的能力?

2016-04-02

好笑的故事

「如果我們專心地、久久地看著一則好笑的故事,它就會變得越來越悲傷。」

- 果戈里

沒有答案的人生

「人生的意義永遠沒有答案,但也要盡情感受這種沒有答案的人生。」

- 吳爾芙

2016-03-29

【詩】宋尚緯〈鎮痛〉



謝謝溫柔的海洋,送來溫暖的洋流。

2016-03-25

長壞



如果曾經長壞了,只能一直壞下去嗎?
我們真的沒有辦法在往後的人生尋找養分修復自己嗎?

- 江鵝

超強執行力


還是風雨無阻的來參加江鵝的新書發表會了,最佩服自己的地方,就是說要做就一定會做的超強執行力。

2016-03-22

俗女養成


我教過她的最後一首歌,是潘越雲的<純情青春夢>。……這首歌對阿嬤來說並不容易,……寫詞的陳昇把「親像斷線風吹雙人放手就來自由飛」一堆字放在一起,相當折磨我家的七旬老人,該是沒有料到做阿嬤的人,也會有純情青春夢。但是不論多難,每當戰戰兢兢唱完緊張的一段,終於來到「唱歌來解憂愁,歌聲是真溫柔,查某人嘛有自己的願望」的時候,我能在阿嬤終於放鬆下來的歌聲裡,聽見感動。她非學會這首歌不可,大概就是為了能唱這幾句吧。
江鵝,<查某人嘛有自己的願望>
如果光只是寫笑,或許還不足以如此令人蕩氣迴腸,生命與現實的沉重,在作者筆下卻總覺輕巧,如果不是有過一點什麼經歷的人,如何能拿捏力道於此,寫俗卻又不俗?

突然明白了黃麗群在推薦序裡的那段文字:「文字的好處練得出來,其餘令人歡喜讚歎之處卻學不來,例如那種胡鬧中見真肅的黑色幽默,以及她顯然花費許多時間力氣,不斷與環境拉扯調校出來的平衡感,那平衡表面非常安穩,其實卻是時時警醒又危危顫顫的生活姿勢,像一枚法相莊嚴卻以荒唐角度懸落在崖邊的奇石。」

「這書裡寫家常飲食,寫台南,寫阿嬤阿公,寫六年級女生的妥協而唐突,其實都是寫過的事,但經過她的手偏偏就多那一點棉裡藏針俐落痛癢。」

「棉裡藏針」,黃麗群這四個字說得真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