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05

被遺忘的1979




全書架構分為兩個部分:

第一篇「落幕的事件」:除根據受訪者的口述資料,並大量援引昔日媒體的報導,將事件的前因後果以故事性手法串連,作為整起事件的背景介紹。

第二篇「未落幕的故事」:受害者個別生命史的回顧,透過當事人的現身說法及個人的從旁觀察,試著為這些受盡苦難的朋友留下些許紀錄。

引自陳昭如《被遺忘的1979:臺灣油症事件三十年》,頁287。

花了三天半的時間讀完《被遺忘的1979:臺灣油症事件三十年》,又是一本翻開後就停不下來的書,對於這類以社會議題為對象的報導文學總是令我著迷,都是些沉重且悲傷的新聞事件,在文字間爬讀,總是過份投入,過份熱血沸騰,總恨不得可以馬上做些什麼來伸張正義。

30年前的油症受害者,幾乎都是在社經地位較為艱困的一群,會以低價購入米糠油也不是貪小便宜,而是現實迫使他們沒有更多的選擇。這種因貧而病,又因病而更加貧苦的惡性循環,使得他們的生活陷入一種彷彿永無翻身之日的窘困。在文字間讀著他們的苦痛,也讀著他們的無奈,讀著他們的淚水,也讀著他們的驚慌失措,令人痛心不捨。

從訪談中知道,這些受害者在尋求治療的過程中,遭受整個社會環境與醫療體制有意無意的漠視、歧視、屈辱與汙名化,正如作者在文中所說的,這些行為「對他們造成的傷害絕對不亞於所謂的元凶,而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每個人都是共犯結構。」不用經歷這樣的人生或許是我們的幸運,但他們又何其無辜?

「回想起來,整個多氯聯苯事件的發展過程實在是不堪回首。衛生當局查驗行動的遲緩,造成受害範圍日益擴大,事發之後追蹤、補救的行動更是有氣無力,令人質疑公部門的應變能力。而且從1979年發生事件以來,類似的公害事件依舊層出不窮;台鹼重金屬汙染、戴奧辛毒鴨蛋、鎘米汙染、乃至鬧得沸沸揚揚的三聚氰胺毒奶......我們忍不住要問,這麼多年了,我們究竟從多氯聯苯事件學到了什麼教訓?」(頁118)

又或者,我們究竟有沒有學得教訓的能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