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07

重讀契訶夫〈昏昏欲睡的季節〉

昏昏欲睡:形容一個人精神恍惚很想睡覺,處於似醒非醒,不清醒的樣子。在本文裡我將它解釋為昏昧不明的狀態。

季節則指涉時間,或許是指那個時代。

文中的催眠師指涉那個時代裡雖然迂腐(文中用瘦骨如柴、不甚吸引人來形容)但卻已內化,並深植人心的價值觀,因此,即便是過時,仍舊閃耀著不容忽視的光芒,人們微笑、鼓掌,甚至遵循著它的每個指令。

這些陳舊迂腐的價值觀「催眠了一些人,又讓一些人癱瘓」,使其無法獨立思考,更缺乏自主行為,此外,還讓另一些人因此做出不明所以,看似荒謬不可解的行為。(例如:只用脖子或腳跟就在椅子上保持平衡,甚至把一個瘦瘦高高的記者綁成蝴蝶結)而這些都在暗諷專制制度對社會的壓制及其保守和虛弱,弱化了人獨立自主的思考能力和意志,就如作者所言,「它高興怎麼做就怎麼做。」

其中,第一段的最末幾句,作者提到:「他對女性有種特別強烈的影響,她們會像蒼蠅似的落入他的視線。」這裡的「他」明指催眠師,其實暗指專制、傳統,並說「女人的敏感啊!若沒有這些敏感,人生將會多麼無聊呢?」我認為,作者這句話在某個程度上其實是在批評女性的自覺意識常常顯得不足,這裡的「敏感」或許可以解釋為女性的自覺,對於那些加諸於身的種種壓制與束縛,本身沒有足夠的敏銳度察覺,甚至也沒有足夠的自覺與反省能力去對抗,這裡其實已經為故事的結尾埋下了伏筆。

與第一段的敘述相較,小說裡的敘述者「我」其實是相對清醒與自覺的,這裡用相對而非絕對乃是用來指稱「我」與他人比較的程度差別,畢竟由情節的發展,我們可以知道後來這個「我」其實也抵擋不了金錢的誘惑而出賣了自己的意志。

中間幾段說明了這個「我」心理面的反應與轉變,以及外在環境態度與策略的調整。

其中,P73最末幾句至P74的描述我覺得很有意思,突顯出正反兩面一來一往的角力較勁。

「你非常的緊張,如此激動……為何不小睡一下呢?」催眠師說。

敘述者「我」心裡想:為什麼不呢?親愛的先生,我非常樂意,讓我們試試看吧!

在這裡,這個敘述者「我」的態度其實是略帶挑釁意味的,因為在他心裡根本不認為自己會被影響,他對於自己的立場顯得非常堅定,他如此以為。

催眠師坐在「我」對面的另一張椅子上,握著「我」的手,用他恐怖的蛇目光凝視「我」的眼睛。

「蛇目光」意指不懷好意,這裡說明了催眠師正試圖利用虛聲恫嚇的方式影響敘述者「我」,並進而達到收編的效果。

此時,「觀眾圍繞在催眠師和敘述者『我』的身邊。」簡單一句話就描述了整個大環境的氛圍,全部的人都用著檢視的目光打量著這一切,一股巨大的壓力逼迫著彼此。此時,被檢視的不只有敘事者「我」,還包括催眠師,亦即那股影響整個時代氛圍的勢力與價值觀。

冗長的時間過去了,敘述者「我」仍舊不為所動,並沒有被順利催眠。這時催眠師已經開始有點不安,眼神不停地閃爍。

「他沒睡著!」「真是夠了!就這樣吧!我早就說過了,這只是耍魔術的把戲!」失敗的催眠秀讓催眠師受到大家的質疑。

事實上,這一切到目前為止都是被設定好的戲碼,一切都在預料中發生,為什麼這麼說呢?或許我們可以看看以下的句子,它們可能是線索所在:

「然後,就在我聽到朋友的聲音在群眾中響起,並且準備起身時,……」

「這真是太可惡了!你想要發行自己的報紙……你是那個在感傷的晚餐致詞上哭的人……」

第一句的關鍵在於「我聽到朋友的聲音在群眾中響起,並準備起身……」,由此可知,敘述者「我」是為了撕開催眠師的謊言而來,場中安插了許多朋友鼓譟著,不時的發出質疑與不信任的聲音,讓催眠師備感壓力。

或許我們可以再把場景往回推,看看催眠秀之前發生了什麼事。從第二句推敲,這個「我」應該是個有想法有改革熱情的青年記者,希望可以發行報紙揭露社會上的弊端與醜陋,因此找到了現在的老闆做為背後的資金贊助者,而在那個行前餐會上,這名青年甚至為此而落淚,彷彿是為這悲慘的世界一哭,老闆或許因為認同青年而有所感動,但對於青年的話仍有所質疑而略帶保留,也因為有存疑,所以後面的金錢試探也就不難理解。

再回來看看催眠秀的場景,當朋友的聲音在群眾中響起,而這名敘述者「我」準備起身時,他感覺到手掌中塞進了一張紙類的物體。而且還說,他的父親是醫生,醫生在一觸間就可以嗅聞到紙鈔的味道。這是非常諷刺的寫法,不但說明了自己對於金錢的高度敏感,也間接批判了在場的其他醫生們,暗指他們都是為錢出賣自己靈魂的墮落者。【可是這樣解釋又覺得好像有點偏激】

而在碰觸到紙鈔後,原本無法進入催眠狀態的他,竟然也可以立刻打起盹來了,這時的催眠力量已非來自催眠師,而是來自於他為了利益交換的自我催眠,這一刻起,他也被金錢誘惑並收買了。

諷刺地是,這個「他」分明是偽裝的,但在場的每個醫生卻都以其專業,判斷「他」確實是睡著了。(擺明睜眼說瞎話)

催眠師很高興自己成功了,而這個我隨即陷入恍惚的狀態中,開始繞行著房間行走。這裡的恍惚狀態呼應了題目的昏昏欲睡,也說明了這個「我」已經背離了自己的初衷,不再如此意志堅決。

除了上述這些,我覺得P75的每個句子都很有意思。有人建議催眠師癱瘓他的手臂,意味著要奪去他的行為能力,當他的雙臂都呈現癱瘓的狀態時,席間有人發出驚嘆,「太棒了,就像屍體一樣」,這裡的屍體其實是用來指這個敘述者已被完全收編,毫無自主能力,完全聽命於他人,就像是行屍走肉的軀殼。

然後,催眠師說了:「我們都能被麻醉,當體溫下降,我們的脈搏就會變得無力。

體溫下降指失去溫度(暖),意指人失去熱情與熱忱,可以引申為理想。脈搏則指人的生命跡象,也可以引申為意志。

這句話是說,人一旦沒有理想,缺乏熱忱,意志就會相對薄弱,而薄弱的意志就容易受人影響,被人催眠。溫度(熱忱)越低,人就會越僵硬(化)。

一位女士問:「你們如何解釋?」

醫生聳肩嘆氣表示沒有辦法給予理性解釋,能給的僅是事實。無法給予理性的解釋,暗指這一切都是不合理的,荒謬無解的,情緒性的,而所謂的事實又是什麼呢?也不過是片面且偏頗的真相,沒有人知道真正的事實為何。

至於為什麼這位老闆看到自己的老婆在現場會如此生氣呢?我想,這或許呼應到小說一開始所提到的,女性自覺的不足,然而這只是其中一點,最關鍵的大概還是在於,這位老闆是一位社會改革者(從他有意願贊助青年可以得知),但他的老婆卻顯得如此愚昧而不明事理,甚至被金錢給誘惑而出賣自己。

而〈昏昏欲睡的季節〉這個題目或許也正暗諷著那是每個人都處於似醒非醒昏昧不明的時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