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16

一個人的晚餐。



晚餐是在古亭市場邊靠近古風公園的一間路邊小攤解決的。身上只剩幾個銅板,點了一碗小魯和味增湯,一個人就在餐車邊的檯子吃了起來。

來這邊用餐的幾乎都是男性,我是唯二的女客人,自己一個人吃飯其實也沒什麼,只是有時會因為少了講話的對象而感覺無聊,於是我只好觀察身邊的他們來打發這頓飯的時間。

老闆是個有著姣好面孔的年輕男子,年齡無從判別,但是可愛型的那種。左手上佈滿了刺青,從手背一直向上延伸到上手臂,右手則只有手背上一小塊。雖然那樣的雙手看了有點驚悚,但老闆的聲音卻親切又好聽,我一邊嚼食,一邊觀察他的工作情形,還要不時的東張西望,避免和他對到眼神,那未免也太尷尬。

不久後來了一個男大生,一來就和老闆寒暄問候,像老朋友那樣聊起近況來,聽他們聊車子,似乎都是熟門熟路的人,我有聽沒有懂,只能把自己當作故事裡的一個路人甲,默默聽話。

後來又來了另一個男大生,是原本那位的同學,似乎都跟老闆相識,聊了些日常瑣碎,也講了一些沒營養的笑話,但一旁偷聽的我還是不爭氣地笑了出來,害怕被發現,只好又故做鎮定地用力嚼飯。

一個人,怎麼吃都覺得過量,喝不完的熱湯已漸漸涼了,起身給錢,和老闆說謝,笑著,我離開了,一個人用餐的路邊小攤,給了我一次難得卻美好的經驗。

2013-11-15

讀詩。

上了楊佳嫻的課後開始喜歡讀詩,

詩裡總有美麗的意象和句子,

讀了美麗的句子會讓人心情變好,

心情好,就彷彿什麼都好。

陌生男子。

早上走在要搭捷運的路上,前方約五步的距離,走著一個穿西裝的男子。挺拔修長的身形看起來賞心悅目,是一種美好。隱約可見他的側臉,是乾淨的,兩手空空,左右擺晃,沒有眼鏡,或許有,隱藏版的那種。

走起路來似乎有點外八,但這種小瑕疵通常不會被太注意,尤其對於像他這樣的男子。因為腳長,每個跨出去的步伐大約都是我二至二倍半的腳程,很快地我就被拋在遠遠的後方。

捷運站前的紅綠燈又遇著了那個背影,才剛要靠近,他已又遠去,搶著紅燈沒車時小跑步到了路的那邊。望著那逐漸變小的男子的身影,想像他該會有怎樣的面容,始終沒見到正面有點可惜吶,但或許也因為這樣的不確定,才得以生出許多曖昧的想像,一種關於美好的無限延伸。

或許他正趕赴一場重要會議,才如此盛裝,或許卸下這身筆挺,又是另一個樣貌。但誰在乎呢,誰會去在乎一個陌生人的細節呢?

綠燈亮起,我踩著緩步走過他快速踩過的那條路,走進他隱匿的那個洞口,走向另一個不見他的生活。

男子的出現,只是故事裡某個不甚重要的點綴,結局不會改變,但情節因此而更豐富了些。

【詩】截角片語--看不見/吳俞萱

理性的思考化成了感性而柔軟的文字,很喜歡。



照片來源:人間福報副刊臉書

看不見/吳俞萱

看不見
無意看見的
我們的注視
確立事物的在場,同時
否決更多的存在
於是
我們看見與看不見的
便都指認了我們是誰

人間福報副刊@2013/11/14

2013-11-14

【詩】讀書筆記/崔舜華

中國時報 ⊙崔舜華 2013年10月21日

你看完自己想看的書

挑出了備受寵愛的字

一些語彙像血脈

提刀將之割斷

從此再無牽連

一些文法是

肌膚之親才予懂得的

小忤逆

善與,不善掩飾的情節

紛紛舉槍自盡

2013-11-13

視覺障礙。

這個世界,或許我不需要知道太多,知道太多對自己無用,真無用否?其實我也不曉得,只是我想,這個世界,或許我不需要知道太多。

我只需要知道自己,明白自己,思考自己,欲望自己。懂了自己,或許就可以慢慢懂得這個世界。或者不懂,也無所謂,我只需要知道自己。

人體本身就是個自轉也公轉的星球,所有的外在矛盾與不和諧都可以在這個小宇宙裡被發現,被發現的當然還不只這些,而那些也都關乎自己如何看見自己,就如同每個鏡頭下的世界,想呈現什麼,想構造什麼,想看見什麼,而這關係到一個必須被思考的前提,「如何被看見」,這將影響自己觀看的方式與取景的角度,包括之於世界,也之於自身。

但實際上我有種感覺,我們的眼睛總是看不見身旁的美,這是一種視覺障礙,就像遠視的人一樣,看不了近的東西,總是需要為彼此拉出一點距離,才能觀其全貌,也才能體會其中。

然而我還不屬於那樣的年紀,近視的困擾才是現下的我所需面對,為了克服這個難題,我必須把世界拉近些,再更近些,或許就貼上眼球,而這或許讓我自己只能看見自己,沒關係,那就只看自己吧。

這也是種視覺障礙。

2013-11-11

【詩】夜中病房/林禹瑄

那一年,一切都來得突然。

夜裡無聲,在紙上抄寫詩句並反覆唸讀,語調輕緩而平靜,
一次又一次,一次又一次,似乎所有的的不安與恐懼,
都能藉此被安撫,且包容。

夜中病房/林禹瑄

在夜裡傾聽你的鼻息,彷彿
一列火車自遠而近,輪軌摩擦
時間發出金屬的高音
然後淡去,如同為你熬煮的草葉
在滾水中慢慢舒開蜷曲的肢體
點一盞燈,讓寂靜擁有溫度
讓光淌進門縫,滲過你的指尖、夢境
和體內日形廣闊的角隅
疾病的陰影緩緩攤開、爬行
我正聆聽


從未想過有個夏季如此降臨:
黏膩,但是少雨;有個夜晚
如此坦然而深邃,我面對你
想像窗外一場暴雨
匯流成雲,穿越一座闇黑的草原
來到眼前,敲打我們的思緒
而後梳理
生活的結變得溫馴,你睡著
額前平靜如傘裡的天氣
或一面鏡,疲憊與憂傷自由來去

我正聆聽,所謂喧囂也不過是
一列火車的途經所謂生命
何處抵達、何處過站不停
你無以逆知的遠方有何種光影
譬如我點一盞燈,譬如疾病
在你體內的角隅緩緩攤開、
攤開,直至無有摺痕與憂懼
而你側臥在彼,睡著
未知的夢境裡都有你的呼息
如此平穩、安心,我正聆聽





你所不知道的我。

我已在你看不到的地方,
長成你不了解的樣子。

2013-11-10

太魯閣之詩。



我在太魯閣等待起風之時,
選擇海拔一千八百公尺的森林駐足,
以霧的永恆姿態
看照太魯閣群山千壑,
有人在其中,
見到最後一隻雲豹,
依偎在太魯閣溫柔的肩膀上
深深的祝福

2013-11-08

生活詩節奏

洗衣、晾衣;晾衣、洗衣
買菜、煮飯;煮飯、買菜
走路、發呆;發呆、走路
有時笑,有時不笑;
偶爾沉默,偶爾言談;
總是閱讀,總是書寫;

把一年活成一天,
把一天活成一點,

存在的證據。

【詩】遇見更好的自己/林餘佐



成長就是迂迴地走入城市
錯綜複雜的巷弄裡,無論在何處回頭
都會與自己不期而遇:
也許是超市的零食區尚未補貨的架上
也許是繁複如隱喻的候車月臺
──我們遇見,彼此欠身、微笑
提醒血糖、脂肪;讓路給另一個林餘佐
並且目送他重蹈覆轍。


時光疾走,時尚如輪盤推移
肉身換了幾件華服後也開始腐朽
另一個自己依舊偶爾來拜訪
隔著巨大的候車人潮與我並肩
以模糊的方言在耳邊說
一些早已遺忘卻又時時想起的細節
像是昔日作文簿上的字跡
題目是「成長」。生硬的詞彙無法書寫
即將到來的自己,筆劃逸出了方格
也就變得模糊……。
──此後,我也透明如鬼魂
獨自寄居在偌大的城市,等待一次輪迴。


交通號誌轉換,人群的發條啟動。
我收攏耳邊的細語,輕輕地舉足穿越自己
就這麼遇見並且經過(彷彿將遺落的鈕扣再次縫補)
便值得成為一個更好的自己。

【詩】你正百無聊賴我正美麗/夏宇

年輕時的愛情總是如此,你正百無聊賴,而我正美麗。

沒有誰是真正因為愛,愛總在遙遠的難以觸及的那端,遠到當下的我們都無法想像。

那麼遠的地方,我們真的到得了嗎?曾經不只一次這樣問對方也問自己,誰都不知道答案,但或許有一天,當我們回望時,發現自己已在問題的對岸,而答案也不再重要。


你正百無聊賴我正美麗/夏宇

只有咒語可以解除咒語
只有秘密可以交換秘密
只有謎可以到達另一個謎
但是我忽略健康的重要性
以及等待使健康受損
以及愛使生活和諧
除了建議一起生一個小孩
我沒有其他更壞的主意
你正百無聊賴
我正美麗

每一次都是新的開始

有時候,我們很習慣說些無關緊要的小謊,然後像單曲循環那樣,一次重複,二次重複,三次重複,在往後的人生裡不斷持續重複,久了,甚至連我們自己也忘記這是謊言,當旁人好意提醒時,可能還會半信半疑地佯裝發怒,說著「怎麼可能,你不要亂說。」

明明是為了敷衍某次對話而編造的人生,日月積累下,竟也開始有了屬於自己的身世,那麼真切,彷彿所有的一切本就如此。何謂真,何謂假,甚至連自己也分不清了,直到整個人生都被改寫錯記,還以為生命初始就是如此敘述。

以至於,每一次的說謊,都像是另一個人生的重新開始。

自製小宇宙

不管是閱讀還是創作,或許都是一種嘗試追求自我圓滿的自圓其說。老師說就算是自圓其說也沒關係啊,這是一種解釋的能力。

是啊!畢竟世界是被描述出來的,從來就不是先驗的存在,歡迎自製小宇宙。

2013-11-07

成為自己眼中的別人,或者別人眼中的自己。

你所以為的地獄
可能正是某人眼中的天堂

你所輕忽的自己
可能正有人悄悄幫你記憶
所有細節,並偷偷成為

重讀契訶夫〈昏昏欲睡的季節〉

昏昏欲睡:形容一個人精神恍惚很想睡覺,處於似醒非醒,不清醒的樣子。在本文裡我將它解釋為昏昧不明的狀態。

季節則指涉時間,或許是指那個時代。

文中的催眠師指涉那個時代裡雖然迂腐(文中用瘦骨如柴、不甚吸引人來形容)但卻已內化,並深植人心的價值觀,因此,即便是過時,仍舊閃耀著不容忽視的光芒,人們微笑、鼓掌,甚至遵循著它的每個指令。

這些陳舊迂腐的價值觀「催眠了一些人,又讓一些人癱瘓」,使其無法獨立思考,更缺乏自主行為,此外,還讓另一些人因此做出不明所以,看似荒謬不可解的行為。(例如:只用脖子或腳跟就在椅子上保持平衡,甚至把一個瘦瘦高高的記者綁成蝴蝶結)而這些都在暗諷專制制度對社會的壓制及其保守和虛弱,弱化了人獨立自主的思考能力和意志,就如作者所言,「它高興怎麼做就怎麼做。」

其中,第一段的最末幾句,作者提到:「他對女性有種特別強烈的影響,她們會像蒼蠅似的落入他的視線。」這裡的「他」明指催眠師,其實暗指專制、傳統,並說「女人的敏感啊!若沒有這些敏感,人生將會多麼無聊呢?」我認為,作者這句話在某個程度上其實是在批評女性的自覺意識常常顯得不足,這裡的「敏感」或許可以解釋為女性的自覺,對於那些加諸於身的種種壓制與束縛,本身沒有足夠的敏銳度察覺,甚至也沒有足夠的自覺與反省能力去對抗,這裡其實已經為故事的結尾埋下了伏筆。

與第一段的敘述相較,小說裡的敘述者「我」其實是相對清醒與自覺的,這裡用相對而非絕對乃是用來指稱「我」與他人比較的程度差別,畢竟由情節的發展,我們可以知道後來這個「我」其實也抵擋不了金錢的誘惑而出賣了自己的意志。

中間幾段說明了這個「我」心理面的反應與轉變,以及外在環境態度與策略的調整。

其中,P73最末幾句至P74的描述我覺得很有意思,突顯出正反兩面一來一往的角力較勁。

「你非常的緊張,如此激動……為何不小睡一下呢?」催眠師說。

敘述者「我」心裡想:為什麼不呢?親愛的先生,我非常樂意,讓我們試試看吧!

在這裡,這個敘述者「我」的態度其實是略帶挑釁意味的,因為在他心裡根本不認為自己會被影響,他對於自己的立場顯得非常堅定,他如此以為。

催眠師坐在「我」對面的另一張椅子上,握著「我」的手,用他恐怖的蛇目光凝視「我」的眼睛。

「蛇目光」意指不懷好意,這裡說明了催眠師正試圖利用虛聲恫嚇的方式影響敘述者「我」,並進而達到收編的效果。

此時,「觀眾圍繞在催眠師和敘述者『我』的身邊。」簡單一句話就描述了整個大環境的氛圍,全部的人都用著檢視的目光打量著這一切,一股巨大的壓力逼迫著彼此。此時,被檢視的不只有敘事者「我」,還包括催眠師,亦即那股影響整個時代氛圍的勢力與價值觀。

冗長的時間過去了,敘述者「我」仍舊不為所動,並沒有被順利催眠。這時催眠師已經開始有點不安,眼神不停地閃爍。

「他沒睡著!」「真是夠了!就這樣吧!我早就說過了,這只是耍魔術的把戲!」失敗的催眠秀讓催眠師受到大家的質疑。

事實上,這一切到目前為止都是被設定好的戲碼,一切都在預料中發生,為什麼這麼說呢?或許我們可以看看以下的句子,它們可能是線索所在:

「然後,就在我聽到朋友的聲音在群眾中響起,並且準備起身時,……」

「這真是太可惡了!你想要發行自己的報紙……你是那個在感傷的晚餐致詞上哭的人……」

第一句的關鍵在於「我聽到朋友的聲音在群眾中響起,並準備起身……」,由此可知,敘述者「我」是為了撕開催眠師的謊言而來,場中安插了許多朋友鼓譟著,不時的發出質疑與不信任的聲音,讓催眠師備感壓力。

或許我們可以再把場景往回推,看看催眠秀之前發生了什麼事。從第二句推敲,這個「我」應該是個有想法有改革熱情的青年記者,希望可以發行報紙揭露社會上的弊端與醜陋,因此找到了現在的老闆做為背後的資金贊助者,而在那個行前餐會上,這名青年甚至為此而落淚,彷彿是為這悲慘的世界一哭,老闆或許因為認同青年而有所感動,但對於青年的話仍有所質疑而略帶保留,也因為有存疑,所以後面的金錢試探也就不難理解。

再回來看看催眠秀的場景,當朋友的聲音在群眾中響起,而這名敘述者「我」準備起身時,他感覺到手掌中塞進了一張紙類的物體。而且還說,他的父親是醫生,醫生在一觸間就可以嗅聞到紙鈔的味道。這是非常諷刺的寫法,不但說明了自己對於金錢的高度敏感,也間接批判了在場的其他醫生們,暗指他們都是為錢出賣自己靈魂的墮落者。【可是這樣解釋又覺得好像有點偏激】

而在碰觸到紙鈔後,原本無法進入催眠狀態的他,竟然也可以立刻打起盹來了,這時的催眠力量已非來自催眠師,而是來自於他為了利益交換的自我催眠,這一刻起,他也被金錢誘惑並收買了。

諷刺地是,這個「他」分明是偽裝的,但在場的每個醫生卻都以其專業,判斷「他」確實是睡著了。(擺明睜眼說瞎話)

催眠師很高興自己成功了,而這個我隨即陷入恍惚的狀態中,開始繞行著房間行走。這裡的恍惚狀態呼應了題目的昏昏欲睡,也說明了這個「我」已經背離了自己的初衷,不再如此意志堅決。

除了上述這些,我覺得P75的每個句子都很有意思。有人建議催眠師癱瘓他的手臂,意味著要奪去他的行為能力,當他的雙臂都呈現癱瘓的狀態時,席間有人發出驚嘆,「太棒了,就像屍體一樣」,這裡的屍體其實是用來指這個敘述者已被完全收編,毫無自主能力,完全聽命於他人,就像是行屍走肉的軀殼。

然後,催眠師說了:「我們都能被麻醉,當體溫下降,我們的脈搏就會變得無力。

體溫下降指失去溫度(暖),意指人失去熱情與熱忱,可以引申為理想。脈搏則指人的生命跡象,也可以引申為意志。

這句話是說,人一旦沒有理想,缺乏熱忱,意志就會相對薄弱,而薄弱的意志就容易受人影響,被人催眠。溫度(熱忱)越低,人就會越僵硬(化)。

一位女士問:「你們如何解釋?」

醫生聳肩嘆氣表示沒有辦法給予理性解釋,能給的僅是事實。無法給予理性的解釋,暗指這一切都是不合理的,荒謬無解的,情緒性的,而所謂的事實又是什麼呢?也不過是片面且偏頗的真相,沒有人知道真正的事實為何。

至於為什麼這位老闆看到自己的老婆在現場會如此生氣呢?我想,這或許呼應到小說一開始所提到的,女性自覺的不足,然而這只是其中一點,最關鍵的大概還是在於,這位老闆是一位社會改革者(從他有意願贊助青年可以得知),但他的老婆卻顯得如此愚昧而不明事理,甚至被金錢給誘惑而出賣自己。

而〈昏昏欲睡的季節〉這個題目或許也正暗諷著那是每個人都處於似醒非醒昏昧不明的時代。

重讀契訶夫〈捉弄〉

今天老師不斷地帶著我們在文本中挖掘意象與意義,忽然,我又重新感受到了許多第一次閱讀時不曾感受到的東西,回家後又迫不及待地重讀了這些篇章,先和大家分享我重讀〈捉弄〉的心得。

老師今天又重複提到,短篇小說因為字數不多,所以每個句子都是關鍵所在,也都是意義所在。我的重讀經驗就從這句話開始,回家後,我細細咀嚼著每個句子裡所隱藏的最大意義。

首先,文中曾出現「女主角挽著男主角的胳膊」,「男主角摟住女主角」這樣的句子,因此我大膽地假設,男女主角本是一對戀人,而且還是一對階級懸殊的戀人。

小說開頭提到,兩人站在一座高山上,這座高山其實象徵著女主角所身處的階級地位,男主角以央求地姿態對她說,「我們坐著一起滑雪橇下去吧」,這裡的雪橇其實就是所謂的愛情,男主角希望女主角為她放棄原本的社會位置,但娜堅卡內心是害怕的,因為「在她心目中,從她那雙小小的套靴站著的地方到這座山腳下,無異於可怕的無底深淵」,山腳其實才是男主角真實的生活環境,然而那對於總是處在山上的娜堅卡來說,簡直像是無底洞那般的可怖,因此當男主角對她提出這樣的要求時,她畏懼地渾身發抖、面色蒼白,但是一方面又拗不過男主角的懇求而面帶難色的讓步了。

當他們搭乘雪橇像子彈那樣飛出去後,作者用了四行的文字來形容這一路上的經過:「空氣被我們衝破,迎面撲來,呼嘯著,在我們耳朵裡尖叫,撕扯我們,用指頭殘忍地用力擰著我們,打算把我們的腦袋從肩膀上揪下來。在風的壓力下,我們幾乎沒法呼吸。彷彿有個魔鬼身出爪子抓緊我們,咆哮著把我們拖到地獄裡……似乎再過一會兒我們就要粉身碎骨了。」這一連串的文字,其實是暗喻追求幸福的過程中,圍繞在身旁的那些輿論與批評,世俗的觀點與價值,像是一股令人喘不過氣的壓力壓迫著他們。

男主角為了安撫女主角那既害怕又不確定的心,在輿論壓力最強大時,不厭其煩地,一次又一次地在她耳邊說著「我愛妳」,這三個字像是一種保證,也像是一種力量,希望女主角不要因此而退縮。

但那句話到底是不是男主角說的呢?還是在急驟的風聲中的幻聽?這個謎攪得她心神不定,這裡表現出女主角對於愛情的質疑與態度上的不確定與迷惘,畢竟這關係到她的自尊心、榮譽、生活、幸福,而這些則暗指了她原本所擁有的一切,也就是社會地位,到底要不要為了愛情而捨棄原本的一切呢?她舉棋不定。

其中有一段他們是這樣對話的:
「我們要不要回家去?」男主角問。
「可是,我……我喜歡滑雪橇」女主角說。

這裡的回家其實暗指著放棄愛情,回到各自原本的位置上。但女主角卻捨不得這愛情的美好,因此她一次又一次的嘗試,即使害怕,但還是不忍就此放棄。

其中,他們第三次滑下坡時,女主角瞧著男主角的臉,盯著他的嘴唇,我想,其實是因為自己一直做不了決定,所以希望可以聽聽男主角的意見,再一次堅定地對她說愛。但此時的男主角因為已經知道女主角的顧慮,所以態度已不再像小說開頭那般堅決,拿出手絹捂住嘴假裝咳嗽,其實也可以解讀為他不想發表意見去影響女主角的決定。

「如果您今天去滑冰,就請您來一趟,帶我一塊兒去,娜。」從這裡可以看出女主角開始轉被動為主動,想試著去追求屬於自己的幸福。可惜她依舊無法對此做出選擇,而那句話究竟來自男主角還是風,她也不在乎了,只要能享受愛情的甜美就夠了,陷入一種逃避現實的狀態裡。

後來,春天到了,冰山顏色變黑了,失去原有的光澤,最後終於融化了,而他們也不再去滑冰了。這裡其實暗指他們的愛情已生變,他們的愛情始於這座山頭,但是現在它已經失去了原有的光澤,文中提到「這時已經聽不見刮大風的聲音」,或許暗指女主角已做出了無法改變現狀的決定,因此女主角再也聽不到那句話了,因為男主角已經選擇離開,並且可能從此不回來了。

而小花園與女主角居處的院子被釘著釘子的高板牆隔開,也暗示著兩人之間的階級差距始終不曾消除。最後娜堅卡嫁給了另一個與之門當戶對的貴族,而這婚事究竟是由父母所決定,還是出於自己的選擇,都已經不重要了。

小說最後寫道:「如今這成了她一生當中幸福、最動人、最美好的回憶了」,我想,這大概也是男主角的心情反應,過往的情愛,成了他一生中最美好也最動人的回憶。

因此,我覺得篇名本身就是一大雙關,指涉的不僅是男主角對女主角的捉弄,也暗示著命運對彼此的捉弄。

這只是我的小小心得,不確定有無過份解讀,但讀出這層意思後,我覺得我更喜歡這篇小說了。

2013-11-04

典範的追求。

因為喜歡一個人的言談,進而想去了解他的文字,或者因為迷戀一個人的文字,進而想去了解一個人的存在,讀他讀過的書,看他看過的電影,走他走過的路,像影子般的亦步亦趨,像典範般的誠心追求,並時時關注,生活中有這樣一個對象存在,是一種幸福,一種想到就活力充沛的喜悅。

2013-11-03

小林來台北


「幹你娘!小林心中忽然大聲叫,你們這款人!你們這款人!」

小林這句內心OS,似乎也道出了許多人的心聲。重讀王禎和的小說,覺得有些難過哪!

【摘】《觀看的方式》

戀人的目光就是一切,
再多的言語與擁抱,
都比不上戀人的凝視。

2013-11-02

抄文。



就算字體有些潦草也沒關係,抄寫文章有種快感。

2013-11-01

一些話

「任何故事說第二遍的時候就是小說。」(Grace Paley)

「要活得自在,得有點癖好,不管是好的、壞的,或怪異的。」(Grace Paley)

文學的作用在於喚醒我們習以為常的那些麻木。(袁瓊瓊)

文學的作用

文學的作用在於喚醒我們習以為常的那些麻木。(袁瓊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