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9-21

雨天和台北

發表於《新地文學》季刊第九期)

前些時日,到埔里參加研討會,天空不作美,雷聲隆隆下起大雨來,雨後的山頭更覺冷涼,那股寒勁已不是薄衫可以抵禦,面對這場大雨雖覺些許不便,但訝異自己的心情竟沒有為之浮動,躺在民宿床上聽著窗外淅瀝瀝的雨聲甚覺愜意,這對以前的自己來說,簡直無法想像。

是什麼時後開始喜歡雨天的,已記不得了,是北上生活之後吧?!台北是個多雨的城市,尤其是冬天,連日的濕氣總引來陣陣難聞的霉味,但久了,似乎也就習慣了。台北天氣總難以預測,有時上一刻還陽光普照,下一刻就馬上烏雲蓋頂,也因為這種多變的天氣,早已養成隨身攜帶小傘的習慣,也因為對於雨傘的需求與依賴變大,進而開始注意各式各樣的摺疊傘,每次逛街看到騎樓下的傘攤,總會忍不住停下腳步佇足片刻,有時看到便宜又喜歡的花色,總也很乾脆的掏出荷包。在台北,小傘不再只是遮雨避陽的工具,更可以是依心情挑選花色的隨身配件,也是另一種妝點城市的道具。

避開颱風日不講,平常的台北其實少有傾盆大雨,多半是無聲細雨,輕飄飄地灑落髮際肩頭,微微沾濕褲腳鞋尖,即使不著衣撐傘,亦不礙事。比起頂著大太陽的悶熱,我愛雨天多一些,然而所謂的雨天,絕不是那種嘩啦啦的大水灌頂,而是飄著細細雨絲的清涼,沒有毒辣的火熱,也不會有汗流浹背的黏膩感,憑感覺挑把適合當下心境的小傘,或許是普普風的幾何圖案,或者走低調路線的小灰傘,或者走公主風的蕾絲邊小花傘,再或者,走樸實路線的賣場特價傘,這種雨傘多半是99元一把,再不然就是199,深藍、淺藍、草綠、亮紫、桃紅……顏色選擇極多,但款式卻千篇一律,沒有華麗的修飾,當然也沒有炫人的圖案,這種大眾傘多半老少咸宜,男女適用,因此撞傘機會也相對較高,打著高親和力的價位,頗受男女老少的青睞。

台北是個大眾運輸即為方便的城市,比起捷運,我更愛搭乘公車,如果時間允許,常常會棄捷運而選擇公車做為代步的工具,坐在公車上隨著司機快慢不一的節奏擺動,穿梭在每條熟悉或不熟悉的大小街巷,同著一群陌生的臉孔觀看著這城市的變化。雨天搭乘公車,亦是另一番感受,坐在遊走城市的公車上,與這個方城像是這麼親密地靠攏著,卻又因為乘坐於車內,而隔絕了外面滴滴答答的世界,呈現一種隔的距離感;像是隨著這個城市脈博跳動的參與者,又像是被隔離在某個空間的旁觀者,靜靜地凝視著窗外的流動。

喜歡台北,從雨天開始。雨天的台北,像是一張灰色的畫布,需要每個遊走其間的行人的彩繪,紅的黃的藍的綠的,圓的方的條紋的,不同款式的雨傘,為台北帶來了不同的樣貌,每條充滿密密麻麻人群的道路上,都像是一條條充滿繽紛色彩的河流,原來,雨水不只滋潤了大地,也妝點了城市。




2009-09-15

夜讀

這是個極度疲倦卻又失眠的夜晚。

終於將《即將失去的一切》看完了,那種貼合內心聲音的筆調,該如何形如呢?或許怎麼形容都不對。

如此精彩的小說,真該推薦,但如果不是曾經擁有過那般情緒的人,真的能體會其中的精采嗎?

人與書的接觸也是講求緣份的,時候到了,自然就會想去翻讀,即使讀到感動處時不免會有相見恨晚的激動,但如果不是此時此刻,一切都將失去意義。

懂嗎?懂我說的嗎?許多事情是需要講求緣份的,緣份未到,即使是近在眼前,其實也遠若天邊。懂嗎?

2009-09-11

Echo Station

為什麼你會想要你現在根本不需要的東西呢?


人類總是莫名地會擔心未來的事。

時間的長短是相對的,對時間的感覺,是不能計量的。......一輩子的意思只是一種對時間的感覺,不是計算單位。

他想像著兩天之後離開回聲工廠的那一刻,湧上心頭的不捨和感傷,後悔沒有在有限的時間內更了解那個女人一點,後悔自己浪費在猶豫和鬱悶的每一分鐘,後悔沒有任何行動,沒有改變計畫內的任何環節。
他在還有時間的現在,期待著時間用盡的那一刻的悔恨心情。
 
以上句子全部摘錄自《即將失去的一切》裡的〈Echo Station〉。這篇名取得極好,字字句句的確都像來自內心的echo,這是一種角色的對話,一種作者的自我對話,作者與讀者的對話,也是讀者自我的對話,白紙黑字記錄著所有內心聲音相互撞擊後所產生的echo。

2009-09-09

除此之外

最近的文字總是在同一本書上打轉,事實上,生活中並非沒有其它事情可以記錄,而這本書也並非是我生活的全部。其實,我每天也都只是以一個主題的章節進行龜速般的閱讀,充其量,閱讀這本書的時間只占我一天時間裡的極少量版面,但為什麼會捨棄其它生活不寫,寧願將大量焦點集中在這本書上,原因無它,只因為我覺得值得,自己認為自己的每個決定都是值得的,這個意念很重要。

本來是不想喝咖啡的,但美好的閱讀咖啡怎能缺席,這是我個人的生活哲學與美學,任何在他人看來沒有道理或無足輕重的事情,只要能讓我感到快樂,我就覺得值得,覺得應該要如此,也沒什麼道理,時間本來就該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那什麼是「美好的事物」?!就看自己要如何去定義它。

共同的秘密,無法讓愛情永恆。
但卻可以讓愛情的回憶一直不斷被想起。

今天我一直在想,為什麼這本書的文字可以如此貼合我的內在感受?這種感覺就像上課時所曾提過的「集體潛意識」概念。那篇〈Afternoon sex〉將年輕時的心境與心態抓得如此精準,不偏不倚地刺進藏匿在記憶底層,關於青春時的某些畫面。篇幅很短,但卻精彩,或許是那種對於美好假日、慵懶午後和家庭式購物的描寫太貼合自身的經驗,思緒不知不覺又飄向那個大度山頭。那是個「時間還很多」的青春,那是個想起來就足以讓人開心的又叫又跳的青春,那也是個想起來就覺得悵然失落到幾乎快喘不過氣來的青春。

如果她覺得有點感傷,那應該是因為距離的阻隔一旦消除之後,經常出現的奇異的疏離感。當距離不再是問題以後,不知所措的心情,要怎麼形容呢,最近的感覺,應該是,時差,jet lag。當你曾經擁有某件東西,但後來不再擁有,卻以為自己還擁有的那一瞬間,就是jet lag。

今天閱畢兩個主題的篇幅,或許是因為開了咖啡的關係,才喝沒幾口,就發現〈Afternoon sex〉已翻到end,愕然片刻,決定繼續往下閱讀。這本書太精采,往後接連幾天或許會持續出現在我的文字中,也或者就這樣放棄,單純地擱置心頭,讓它慢慢發酵。

現在的我幾乎可以肯定地說,不需要時間的考驗,這絕對是一本值得再三翻讀的小說,至少對我而言是如此。

2009-09-08

最完美的距離

接續昨天的進度,今天繼續往下翻讀,是的,同樣是那本未完成的《即將失去的一切》。〈最完美的距離〉是今天唯一的主題,閱讀的過程一樣感動不已。

每一頁裡彷彿都可以看見自己那若隱若現的影子,可以在他人的文字裡與自己相遇,這是多教人感動的經驗。書裡的字字句句彷彿都為妳而寫,所有的情緒都像是來自於自我內在的投射,一字字一句句慢慢讀來,都像是在跟妳說:「我懂我懂,你的感受不就是如此這般嗎?!我真的懂!」是的,我承認某些片刻,我真的有想熱淚盈眶的衝動,真的是太感動了。

對貓來說,一公尺大約是最完美的距離。

那麼我們呢?情人、朋友、親人和那些有著曖昧情愫的其他人呢?我們之間最完美的距離該如何丈量?又該如何拿捏,才能讓彼此的關係永遠都保持在最完美的狀態,不墜的熱情和永遠可以維持平衡的重量。腦海中浮現一些人的影像,許多年來的分分合合,時而熱絡時而疏離,但那份關係總是可以巧妙地被維持,或許,所謂的最完美的距離存在於不斷調整不斷重新適應的動態關係中,完美是一種非常當下的狀態,卻也需要在不斷地拉扯與抗拒中完成。

我盡可能的想找到彼此間最完美的距離,但這又是另一則關於追尋的主題了。

2009-09-07

容我再重申一次

繼續翻讀著未完成的《即將失去的一切》,除了驚嘆還是驚嘆,那樣的口吻與敘事手法,實在令我愛不釋手,甚至忍不住想站起來為作者鼓掌。

我們都有權利沉迷於自己喜歡的事物,都有被別人嫌蠢但還依然故我的權利。

看到這句時,在心底的確傳來再也壓抑不住的歡呼聲。因此,容我再重申一次,這真的是一本非常值得一看的書,當然前提是,如果你是跟我同頻率的人,如果你確實也符合這樣的閱讀前提,我想你真的會明白我的感受,也會瞭解,我所指涉的是什麼。

2009-09-06

即將失去的一切

很喜歡那文字的敘述風格,那偶而的天外飛來一筆,很能貼近我內心底層的聲音,好像寫出了某種不便輕易言說的情緒,在閱讀的過程,有一種被瞭解、被貼近的親切感,蠻喜歡的,而且會停不下來,想要一頁翻過一頁。

2009-09-02

與書偶遇

陳志華《失蹤的象》,購於舊香居。已經好一陣子沒有讀到如此教人激動的小說了。

上個月在舊香居的網誌看到卡密對這本書的介紹後,就心嚮往之,希望有機會能閱讀此書,上週末北上台北,剛好有機會繞到舊香居探一探,一來是因為kula大力推薦五四光影的期刊展,研討會上他還拿了幫應老師買的精裝書盒版的展刊給我看,一看就是我喜歡的樣式與質感,無論是紙質或設計,都是我喜歡的風格,雖然覺得不算便宜,但一分錢一分貨是不無道理的(但實際上我並不喜歡用這種形容詞來形容書籍)。

精裝書盒版限量發售,因此每本小刊上都編有號碼,pk2問我有沒有想要幾號,我心裡浮上幾個數字,但想想又作罷,拿到幾號算幾號,這也是一種緣分。

之前在舊香居的網誌上得知卡密偶爾會到香港選購不錯的書籍回台分享,心裡一直掛念著陳寧的《六月下雨,七月炎熱》一書,雖然已經透過小小書房幫忙代購,但也知道這本書不好找,所以想說不如就問問看,碰碰運氣也好,果然是沒有,雖然失望,但卻也因為此一詢問讓我有機會購得這本《失蹤的象》。

來自香港的書籍不多,多放置於大門入口右側的木頭櫃上,零星幾本,其實若沒特別去注意很容易就忽略。看到這本《失蹤的象》,讓我想起日前在網誌上看到的卡密的書介,大為驚喜;此外又買了一本陳智德的《愔齋書話》。這本書話的紙質實在太棒了,閱讀的過程很享受,指尖與紙張相互摩擦的感覺很棒,是我喜歡的觸感。《象》一書的紙質則相對較薄,字體也略小些。

第一篇短篇小說,是與書同名的〈失蹤的象〉,閱讀的過程太有畫面,敘述手法平易近人,也沒有太多過於繁雜的文字鋪陳,但閱畢的後勁卻很強,很喜歡這種感覺,太精采了。很想讓太陽君也看看這篇小說,總覺得他會喜歡這種敘述手法。

看完後忍不住又聽了一次「阿根廷,別為我哭泣」,這算不算是一種情緒上的互文呢?好喜歡的一本小說。



展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