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25

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


「教養有一個悖論,如果我們作為父母,想要有所成長,首先必須要注意的是自己,而不是孩子。」

「當父母在教養孩子,往往會忘記,他們至少教養兩種對象:孩子與自己。」(洪仲清)

這幾年自己變得很熱愛看(好看的)教養類書籍,看這類書當然是想藉此更瞭解孩子的發展,但更重要的是,我想重新教育自己。這些書像是我的諮商師,透過閱讀,慢慢瞭解到自己何以是今日的模樣,如果不喜歡,可以如何調整,再一次成長。

「我們詮釋世界的方法,就會創造相對應的情緒」,與其自責地想「我怎麼會這樣」,或是宿命地想「我就是這樣」,倒不如充滿希望地想:「我可以選擇變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我可以選擇」是一種賦予自己力量的說話方式。畢竟,我們對自己說話的方式,也會影響我們看待世界的方法。

2022-02-23

你的5歲孩子

 


在這個年紀裡,最令人喜悅的特質,就是他熱愛生活,自得其樂,而且一直是看到生活的光明面。

在這個年紀,媽媽是他世界的中心。他全心想要討好媽媽、親近媽媽。他要跟媽媽說話、跟媽媽玩耍、幫媽媽做家事,跟著媽媽在屋子裡團團轉。很多五歲的小孩,真的是寧可跟著媽媽待在家裡,也不願跟小朋友到戶外去玩。

雖然五歲小孩在各方面的行為都沒有太顯著的進步,但是他的智力卻增長得很快。他喜歡聽人說故事,與人談話,他熱愛 學習新事物。而且他還喜歡展現他的智慧,他會向媽媽炫耀他「會寫自己的名字」、「可以從1寫到5」,或者能在他最喜歡的書中認出幾個字。

--

5歲似乎是個令人期待的年紀

2022-02-17

成為自由人

 


離開舒適圈

許多能力並不是一開始就帶在身上,而是在「做」的過程中逐步擁有的。

知道自己「有」什麼,就不會害怕讓人知道「沒有」的部分。沒有人是全能。我們也不會因為更附和別人的看法,就能讓自己變得更重要。自信一定同時來自「有」的增強和「沒有」的坦率。

卸下保護機制,才是成長的開始。那些我們所擔心的失敗,只要敢承認,它就不會是問題。你會發現,對某事不在行,被小看,仍能自在微笑坦承的人,其實一點都不弱,相反地,他一定非常有自信。因為那並不影響他對自己的看法,他不需要武裝。這大概也是為什麼愈有深度和實力的人愈謙虛的原因,他已經強大到不需要任何證明。


溝通的基本

沒有站在受訊者立場去思考的對話,只是自說自話而已。

溝通和說服,一定要站在對方立場想,他為什麼要同意你說的話?你要給他什麼樣的資訊幫助他思考?如何結構你的論點,如何提供值得信賴的明證?

不是說自己想說的,而是對方應該要知道的。


旅行的意義

「出發,才能抵達。」

「真正的發現之旅不在於尋找新風景,而是擁有新的眼光。」(普魯斯特)

練習一個人,學會站在不同角色立場去看待原有的生活。事前計畫,盡力而為,然後才是放下。每個選項一定都有踟躕和阻力,選定了,就一關一關克服。重點是,你是認真的嗎?若是認真的,問題設法解決便是。


問題的問法會決定找答案的方向

不被眼前的迷霧困住,去問根本的問題。問題不清楚,就去重新定義它。答案不令人滿意,就去創造新的選項。要時時對目的保持清明的注視,才不會錯把手段當成目的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