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02

看與被看

臉書的分享性(或炫耀性)自不待言,但就某個程度而言,臉書同時也滿足了人性裡的窺探慾望。

透過臉書,我們得以窺視別人的一舉一動,甚至是所思所感。

從打卡,我們可以知道自己所關注的對象正在哪裡;從標籤,我們可以知道他正和誰在一起;從文字,我們可以知道他正想些什麼;從照片,我們可以知道他正做些什麼或吃些什麼。

若將這裡所謂的「知道」替換成「想像」二字,或許會更精確些。我們以為我們知道了,但其實一切不過來自於自己的想像。

發文者不過提供了自己世界的一角,讓這曖昧不明的世界得以成形的,通常是觀看者的想像。然而,這個在觀看者腦中逐漸完整的世界,不盡然就是發文者真實的處境。更多時候,它反映的是觀看者的內在想望。

觀看者以自己的生活經驗為基底,透過發文者所提供的資訊為媒介,在感覺裡建(虛)構出自己的欠缺,或者匱乏,並以一廂情願的情感去強化,時間一拉長,對於別人的生活就會開始產生異樣情感,並開始有一種:「為什麼別人的生活都比較多姿彩?」的疑問。

當然,這一切的前提來自於使用者的願意發文或分享,而其中的真實性往往不是最重要,畢竟不管是真或假,觀看者在乎的永遠只是自己的想像。

1 則留言:

  1. 重讀過往的文字,發現自己始終陷在觀看者的狹隘視角裡,可憐。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