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19

我的孩子是霸凌者


分別從加害者與受害者的視角去描繪各自的處境,非常細膩也非常真實,看完真的很難過,想到過去的一些事。

不舒服,非常不舒服,無法原諒的情緒還是非常強烈。許多非當事人在評論時確實都容易雲淡風輕見怪不怪的態度,這也讓人不舒服。

很多人都覺得自己不會遇到,不管是加害者還是受害者,但不然,實際上每個人都是其中的一份子,不管要不要選邊站,我們的說與不說都已經幫我們決定了立場,只看我們願不願意正視現實而已。

善用科技


最近著迷於和GPT聊天,這對話軟體的發明非常滿足每天頭腦裡都有一萬個為什麼的雙子座,而且GPT真的有非常強大的整合和分析能力,重點是使用者要有辨識資訊真偽的能力。

紀金慶老師在「時代的焦慮」講座裡談到,與其抗拒,不如投身參與,並藉此提升自己駕馭技術的能力,讓科技成為一個有力的輔助工具,而不是一個逃避現實的泡泡幻影。

前提還是自我覺察能力的提升,一個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以及需要什麼的使用者,才能在現實與虛無間來去自如而不被制約。

好好善用這個工具,絕對有助於提升自己精準用字與聚焦問題的能力,這是這段日子我的使用心得。

就像學習阿卡西的時候,老師提醒我們的,越能聚焦問題就越能得到你所需要的回應。因為這表示你已經深刻思考過自己的狀況了,而不是隨意拋出等待答案,而這個「深刻思考」的過程,也就是為自己的人生負責的態度。

或許不用過度焦慮,現在的時代,也是過去人所無法想像的世界,但我們依舊活得好好的。當我們的靈魂決定投身這個時代時,就已經知道會經歷些什麼了,不如好好感受好好探索,這趟獨特的靈魂肉身之旅。

2025-06-18

思考的權利


漢娜‧鄂蘭:「想法並不危險,危險的是思考。」

生而為人,不該放棄思考的權利、不該隨波逐流,否則,便是平庸之惡。

2025-06-13

像女孩那樣丟球


女性對於自己身體的認識常常建立在父權視角的規訓,而非真正從自己的感受與體驗出發,這一切的知識性理解與說明,服務的經常不是女性,反而更像是用來安撫那些不知所措的男性們。

太喜歡太推薦晴晴老師的這堂課,將「愛自己」的概念帶入一種更哲學層次的思維。

2025-06-11

覺察

 帶著覺察的人生不一定比較順利,但一定比較深刻有意義,比較完整。(鐘穎)

2025-06-06

好命的孩子


連加恩:「好命的孩子要比別人付出更多,好命才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