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7

關於各種自我設限的框架


有時我自己會思考,關於逃避,社會價值是怎麼定義的?而我們自己又是如何想像的?

我們每個大人是不是都這樣被扭曲而來的,不喜歡也不能拒絕,不想要也只能忍耐…………久了,開始慢慢覺得自己不行不能不可以,把自己的感受擺在第一位是自私的,開始習慣性地壓抑自己責備自己…………直到中年回望過去,發現自己花了很多時間在迎合別人的需求,不敢面對自己內在真實的聲音。

為什麼不喜歡不能放棄?為什麼放棄就會被說逃避?為什麼逃避不行?如果可以讓自己好好活下去,適時的逃避一下真的很嚴重嗎?還是逃避的說法只是我們用來拒絕思考辦法的單一標籤?我在李雅卿的書裡看到好多價值的辯論,好值得我們思考。

李雅卿說她有一度都覺得自己快失去孩子了,每次孩子只要不在視線內,她就莫名焦慮與恐懼,她好怕孩子在她沒注意時突然就沒有了。

她說,我都快失去孩子了,我還在乎什麼其他人眼光,只要能讓我的孩子好起來,什麼辦法我都願意嘗試。

如果你是一個把孩子的表現與成就看得比他的心靈健康還重要的父母,非常推薦讀。如果不是,也很推薦。 

2025-04-07

爭取平等的鬥士


這畫風讓囡囡害怕,她說不敢看。但這是一本很值得和孩子共讀的繪本,很好看,或許等她大一點再一起來讀。畢竟我也不是很知道要如何用孩子可以懂得語言跟她討論比較嚴肅的主題。

--

露絲.貝德.金斯伯格是美國第一位女性猶太裔的最高法院大法官,她出生在一個人們不鼓勵女孩追求夢想的時代。

  她的個性含蓄保守,本來應該不會成為特立獨行的異議分子。可是,當她以女性的身分,在不公平社會裡追求事業理想時,遇到的許多障礙使她成為終身為平等而奮鬥的人。

  這本書,描繪了身為女性、猶太人和在職場上班的母親,露絲所遇到的數不清的歧視和不公平待遇,但這些都沒能讓她放棄。

  露絲的故事告訴所有的人,不管你的出身多麼不理想,或許從沒有想像過自己會成為重要的人,但是她證明了超越困難、實現夢想是可能的。

文字取自博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