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31

2017閱畢書單

2017上半年因為懷孕的關係,常常覺得疲倦,變得很不喜歡看書,多數時間都在看日劇;下半年則因為孩子的關係,在閱讀方面出現了偏食的傾向,幾乎只對教養類的書籍和繪本感興趣,或許對現階段的自己而言,也可視為工具書,畢竟「母親」是個全新的身分,很多事情都是從零開始累積經驗值,只能透過別人的經驗來修正或反思自己的方式。

一天的時間就這麼多,只能在慾望清單裡不斷刪減那些對於現況來說非必要的書單,畢竟有孩子和沒有孩子的時間分配真的很不同。

閱讀對自己來說帶有某種救贖的力量,常能將自己從混亂的現實泥淖裡拉出來,允許自己在文字的世界裡獲得暫時的平靜與解脫,也重新尋得新的力量。前陣子常常趁孩子熟睡後再起身熬夜翻書,雖然夜讀的感覺很令人貪戀,但畢竟傷身也不利於日間的活動,現在則選擇和孩子作息一致,將夜讀的習慣挪移至清晨,晨讀的感受並不比夜讀差,或許會慢慢愛上。

不曉得2018會是怎樣的一年,但無論如何,都希望自己的生活不要和閱讀脫鉤,也希望未來可以引導孩子慢慢愛上閱讀,享受文字的世界。

【文字類】

01.小雨麻的副食品全紀錄
02.我的工作是母親
03.媽媽是最初的老師
04.小小愛書人:0~3歲嬰幼兒的閱讀世界(進行中)
05.媽媽是永遠的老師(進行中)
06.文藝女青年這種病,生個孩子就好了(進行中)
07.知影(進行中)

【繪本類】

01.有時母親,有時自己
02.有一天
03.掌心的秘密
04.謝謝你來當我的寶貝
05.可以哭,但不要太傷心
06.媽媽上班的時候會想我嗎?
07.最喜歡媽媽了!
08.爸爸,好好玩。

【童書類】

01.好餓好餓的毛毛蟲(硬殼書)
02.我好愛好愛你(硬殼書)
03.棕色的熊,棕色的熊,你在看什麼?(硬殼書)
04.兔寶寶翻翻書四冊(硬殼書)
05.0歲Book
06.遊戲時間:躲貓貓(硬殼書)

2017-12-04

[繪本] 掌心的秘密


這是一本談論分離焦慮的繪本。

三歲的小咪每天上學都悶悶不樂,不講話也不和人互動,媽媽為了讓小咪克服獨自離家上學的恐懼,在她的掌心裡施了一點小魔法,每天上學前,她都會在小咪的掌心畫上一個笑臉,雖然只是一個簡單的符號,卻為她帶來了安定的力量,看著那個笑臉,就好像看見媽媽的笑臉,只要想媽媽的時候就把掌心打開來看一看,上學好像變得不那麼可怕了。

看了一遍又一遍,總會在最後露出會心的笑容。處理孩子的情緒,有時需要一點迂迴的手段,尤其是較為敏感的孩子,不適合開門見山地問:「為什麼不喜歡上學?」這種質問式問法有時會讓孩子更怯於說出自己真正的心情,他們很聰明,可以從父母的問話語氣和神情知道自己的行為是好或不好。

處理親子間的問題總需要一點智慧和技巧,父母常常需要隱藏起那伴隨擔心而來的焦慮,避免將這樣的情緒變為壓力轉嫁至孩子身上,就像繪本裡的媽媽,收拾起自己的擔心,試著用巧妙的方式來轉化孩子上學的不安。

孩子的「分離焦慮」,是個會不斷回來的過程,對於大一點的孩子,我們不再稱這樣的感受為「分離焦慮」,孩子沒看見爸媽時也不見得會再哭喊,然而,孩子從嗷嗷待哺,到長成獨立的個體,是個不斷變化的生命過程,孩子會不斷地回頭,一邊拉著父母的手,確定父母還在原處,然後一邊越走越遠。(學習,守候孩子獨立遠去的背影

希望未來自己也能有足夠的智慧處理和孩子之間的問題。

--

三年前讀完這繪本時,暗暗希望未來自己也能有足夠的智慧處理和孩子之間的問題。三年突然就這樣過去了,智慧明顯仍不足,不過也有努力在成長進步了。

現在的囡囡已經和繪本裡的小咪一樣三歲了,也一樣會在某段時間裡離開媽媽身邊去和其他人一起學習,一樣會害羞,一樣會害怕,一樣會想媽媽,一樣習慣會在掌心畫個笑臉娃娃,也一樣跨過了分離焦慮,慢慢學會在沒有媽媽的地方堅強勇敢。(2020.11.11)

[繪本] 可以哭,但不要太傷心


這是一本關於生命教育的繪本,全篇以過世爺爺對孫子說話的口吻完成,色彩溫暖而療癒,透過閱讀,覺得自己心裡某個被緊閉許久的開關似乎也逐漸鬆動了起來。死亡在華人家庭常常是一個禁忌或隱晦的話題,避談或許是不知該如何處理因此而來的種種悲傷情緒。

「你可以哭,因為這本來就是很難過悲傷的事情。」

看到這一句時其實很想流淚,或許是因為從來就沒被教導該如何處理這樣的議題,處理這樣的心情,以至於看到這麼溫暖的文字,真的很難不鼻酸。

「時間會讓人慢慢的遺忘,生命就是用這麼貼心的方式在運轉。」

作者用溫柔的方式傳遞了這樣的訊息:遺忘死去的人並不是一種罪惡,這是生命體貼的方式,毋須因此而感到自責。這是第二個讓人想流淚的段落。

不同時期會有不同的閱讀偏好,有了孩子以後,開始試著認識繪本,學習如何利用圖畫和有限的文字來讓孩子瞭解生活裡,甚至是生命裡,那些嚴肅痛苦難過卻又無法迴避的事情。

孩子有自己認識世界的方式與邏輯,他們也有屬於自己的情感發展,避而不談或是含糊其詞有時反而會讓他們的情緒找不到出口。但該如何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讓他們理解這樣沉重的議題?並不是每個大人都有辦法帶領孩子正確認識自己的情緒,這需要學習。

非常推薦這繪本,讀完有種被救贖的感覺,非常療癒。